A县将“县乡共担”的财政投入直接等同于“县级包干”的财政投入方式,不仅使乡镇政府以及村居委会丢失了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也加大了县级政府的财政负担。在县级财政能力不够的情况下,乡村两级部门应设法增加对乡村学前教育的投入,这样既可以减轻县级财政的负担,又能满足乡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对资金的需求。要想让乡村..
A县将“县乡共担”的财政投入直接等同于“县级包干”的财政投入方式,不仅使乡镇政府以及村居委会丢失了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也加大了县级政府的财政负担。在县级财政能力不够的情况下,乡村两级部门应设法增加对乡村学前教育的投入,这样既可以减轻县级财政的负担,又能满足乡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对资金的需求。要想让乡村两级部门设法增加对乡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光靠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还不足以让乡村两级负责人引起重视,只有通过立法将乡村两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制度化才能让该措施真正的落实到位。 二、以县为单位制定统一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乡村幼儿园的生均财政拨款是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资源,对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生均财政拨款能够缓解乡镇中心园对非编制教师待遇偏低的情况,为实现所有教师同工同酬奠定基础。但大部分县级政府在生均财政拨款方面,既不是完全根据各个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幼儿数量分配生均财政拨款的金额,也不是实行均匀分配,而是以编制老师作为生均拨款的标准,各乡镇中心园编制教师的数量直接决定了生均财政拨款的金额,这种生均财政拨款的划分标准已经完全曲解了生均财政拨款的含义及存在的意义。因此,县级财政部门如何制定科学规范的乡村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亟待通过立法解决。 A县虽然有制定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但是并没有像义务教育那样根据幼儿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园数进行拨款。A县的生均拨款金额与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编制人员数呈正比,编制教师多,则乡镇中心园分配的生均拨款多,而乡镇中心园对于生均拨款的实际需求则刚好与幼儿园的编制人员数呈反比,编制越少的幼儿园需要承担大量的非编制人员的工资待遇,它们对于生均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要高于编制人员数多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这种生均拨款分配标准的不公平直接影响了各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的发展与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公正性相互冲突,不利于乡镇中心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县级政府对乡镇中心园应制定统一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只有借助法律的强制性才能约束县级政府切实考虑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的统一制定。
关于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保障之己见(二)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试论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 | 下一篇: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课堂提问的几.. |
点击查看关于 关于 乡村 学前教育 公共服务 保障 己见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