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问题的研究一、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人文”一词最早在《周易》中出现,它的解释是:“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此,人文也。”之后我国《辞海》中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人文”一词的理解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即“人文”就是追求健康与进步,坚守..
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问题的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在《周易》中出现,它的解释是:“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此,人文也。”之后我国《辞海》中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人文”一词的理解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即“人文”就是追求健康与进步,坚守道义和向往真善美的文化;“人文”就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去认识人、认识社会和世界。 人文素养是一种自我的修养,是一种生活的质量,是人生存在社会上的一种品位。人文素养也是个体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了解和传承,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它由人文知识、人文态度、人文精神三部分组成。人文知识一般包括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文化学、心理学、宗教学、考古学等;人文态度是指对某一特定的人、事物、观念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人文精神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人文知识和人文态度是人文素养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和灵魂。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研究者谢保国在《教师与人文素养》一文中对人文素养的精辟论述是:“人文素养,凝聚着、涵盖着人类先进优秀的哲学理念与创新的规律和法则,同时也集中着、升华着人们优雅的审美理想与情趣,方法与技巧;人文素养,是人心的和顺,思维的自由,爱心的凝结;人文素养,是知识的精华也是驾驭知识的本领,是学问的汇集,也是提炼学生的慧思,是形象体系的呈现与创造,也是体验领悟形象体系的妙语,是学术视界的范围与物象,更是提升学术视界的通道与聚焦。” 今日的教育质量就是明日的民族素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就落在语文教师身上。小学语文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承担了培养祖国千千万万少年儿童的责任,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它不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懂得人文素养知识,还要求他们能够以自己的人文素养来熏陶学生,用自己的行为来感染学生。结合语文教学“潜移默化、以德育人、以情感人、联系实际生活”四个特点,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便显示出其独特的内涵:它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既决定教学效果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陶冶教化作用的内在要素的综合体,它是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师身上内化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心灵的关注,人格的熏陶。 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问题的研究(一)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关于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思考 | 下一篇:幼儿自主性活动中教师的两个站位 |
点击查看关于 小学 语文教师 人文 素养 问题 研究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