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例子说明课堂教育如果不能在课堂后或者家庭中得到延伸就很难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一个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有连续性,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幼儿来说更要不断地通过督促、提醒才能掌握和领悟。2、家长可以作为参与者来加入课程的制定,以丰富教学内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的家长把老师看做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对..
以上例子说明课堂教育如果不能在课堂后或者家庭中得到延伸就很难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一个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有连续性,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幼儿来说更要不断地通过督促、提醒才能掌握和领悟。 2、家长可以作为参与者来加入课程的制定,以丰富教学内容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的家长把老师看做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对老师具有绝对服从性,对学校的课程和教学目标高度支持,但还有一大部分 的家长在希望孩子获得怎样的教育方面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他们在儿童教育方面有自己的信念和特长,利用家长的优势我们可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如:要求家长维修三轮车,将围裙拿回家清洗,或者每周花费一个上午的时间在教室里参与教室的布置工作。家长作为早期教育的合作者和参与者,而再也不是以前的旁观者和单纯的配合者。这样做的好处是:家长可以通过专业老师的帮助更有效地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而老师也可以更多地获得自己专业领域外的知识以丰富教学形式。 3、家长与老师可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为幼儿制定一份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美国有一个针对婴幼儿及其家庭的计划被称为“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以及一份针对学前儿童需要的计划被称为“个别化教育计划”。这两个计划的宗旨是:各学科专家与家庭进行合作,为家庭以及特殊需要儿童制定合适的、有意义的目的和目标。根据幼儿本身的条件来评估教学目标。 在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是:对于同样的教学目标在各个幼儿身上体现的达成度是各并相同的,比如老师给幼儿指定的目标是如厕训练,但是对于平时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或者是在家本身就坚持自己如厕的孩子而言,这项教学目标是可以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而对于相对身体方面比较弱的或者在家里都需要大人帮忙的幼儿来说,他们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老师的教学目标。这时老师就可以与幼儿的父母一起制定一套针对特殊幼儿的教学方案,由易到难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并且根据幼儿本身的情况来评估他的达成度。 任何目标的达成首先考虑的是孩子,我们可以从孩子的个性、孩子的体能状况、孩子的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来观察一个孩子,并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到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制定中。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更有效的发挥作用,并快速地找到家园共育的途径,有助于两者更好地开展合作关系。 二、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基于家园合作对幼儿行为养成的策略研究(二)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关于学习幼儿园安全法制教育的心.. | 下一篇: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现状与培.. |
点击查看关于 基于 家园 作对 幼儿 行为 养成 策略 研究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