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幼儿;人格;社会化。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自交往的实质。幼儿期是指3—6、7岁的儿童,这个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儿童的主要生活环境和活动场所是家庭,因此,家庭因素..
父母教养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幼儿;人格;社会化。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自交往的实质。幼儿期是指3—6、7岁的儿童,这个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儿童的主要生活环境和活动场所是家庭,因此,家庭因素对幼儿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是是直接而重要的。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在多数情况下,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信、恒心、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对父母缺乏孝心;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它会使孩子出现适应障碍,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差,具有较高的攻击性,感情冷漠,并且在长大后会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在现代家庭教育活动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成四种,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溺爱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健康心理 (4)(二)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浅谈如何正确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 | 下一篇:利用优质的乡土资源培育祖国未来.. |
点击查看关于 父母 教养 方式 幼儿 健康 心理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