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从少年儿童时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教育传统。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儿童启蒙教育读物《三字经》开篇就指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看重后天学习和习得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人的大部分行为习惯是后天学习和习得的。人类进入21世纪..
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从少年儿童时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教育传统。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儿童启蒙教育读物《三字经》开篇就指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看重后天学习和习得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人的大部分行为习惯是后天学习和习得的。人类进入21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是各种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培养合作的精神,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等。 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我们发现,行为习惯教育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有脱节,孩子在园表现听话、积极主动,在家却任性、依赖性强,孩子在幼儿园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逐渐淡化。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家庭、幼儿园两大环境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尤其重要,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如关系的亲密性、教育的渗透性和影响的深刻性是幼儿园所无法替代的。 一、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一)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关于幼教职业道德的德性价值研究 | 下一篇:幼师英语教师职前教育专业化培养.. |
点击查看关于 家园 合作 共同 培养 幼儿 良好 行为 习惯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