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736
论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从现在的城市的变化、环境、建筑等方面,都可以看得出来。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近几年要大力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根据我国的情况,目前中国农村幼教师资存在学历水平偏低、职称评定情况差和待遇不好等主要问题。有学者还曾对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师资做过专门调查。对于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而言,师资水平与发达地区农村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容乐观,是贫困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本研究在充分尊重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特殊性的基础上,力求全面了解其教师专业成长现状,找出问题与不足,再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经济条件差
农村幼儿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在我国用于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中,仅有1.3%左右被用于学前教育,而这部分经费中的大部分又流向了城市幼儿园,供给给农村幼儿园的经费所剩无几。经费短缺使得农村幼儿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在个别特困地区,由于工资报酬极低,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幼儿教育师资又流失去了待遇相对较好的乡镇幼儿园。同样由于经费不足,很多农村幼儿园往往不得不挂靠于经费相对充足的小学,成了实际上的“小学学前班”或“小学预科班”,从而失去了幼儿教育所应具有的办学特色。
办园的水平普遍不高
班额大。生源较好的幼儿园,普遍存在班额过大,远超过规定人数,师生比远超过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小学化倾向。幼儿实际年龄普遍小于对应班级,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倾向小学化,不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师资水平差异大,教师工资、待遇低
教师学历和专业不合格。公办园师资主要来源于幼师,二次学历基本达到了专科或本科。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园的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于职高幼师班,但数量相对较少。有的幼儿园是聘用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等,存在学历和专业不达标的现象,有的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由小学教师担任的。合格的专业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政府没有把学前教育专业文档生纳入公招范围,只考虑补充中小学师资,幼教专业教师断档。由于经费问题,大部分农村幼儿园也没有聘用学前教育专业文档生充实教师队伍,导致近几年出现专任教师所占比例逐年减少的现象。在农村,绝大多数教师为聘用人员,工资低,每月只有400~800元不等,而且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使他们很难摆脱后顾之忧,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幼儿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一些幼师文档的学生宁愿去小学任教,而不愿从事农村的幼教工作。
4. 农村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要求不一致
在农村不少家庭都是三代同堂,爷爷、奶奶和孩子的父母共同承担养育孩子的工作,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例当孩子任性时,孩子的父母一般不会轻易答应孩子的无理要求,而爷爷、奶奶则比较心软。有的爷爷、奶奶心中明知道不可过于宠爱孩子,但在孩子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帮着孩子说话,袒护孩子。也有不少爷爷、奶奶认为教育是孩子父母的事,自己不需要负责任的,一味的放纵孩子,对孩子过分宠爱。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要求不一致。幼儿教育的不一致还体现在家园教育的不一致。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常常回发现老师的教育要求与家长的教育是不一样的。例老师要求幼儿小朋友之间不要打架,有什么事用嘴说,小事情要原谅别人,但家长教育孩子,自己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你也要打他。
家长对早期教育认识不足
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源存在于广泛的社会不平等中。
由于农村的文化水平低,他们对早期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还不太了解。所以家长都不太重视它。只是认为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
针对现在农村的幼儿教育的现状,有以下几个对策
加强管理,增加经费投入
由国家教委,在当地教育部门和有关行政机构的配合下,建立起试点地区的县、乡、村相应的管理机构。国家教委同时取得联合国儿童发展基金会的经费支持。地方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教委有关部署,制定出因地制宜的幼教发展方案;同时,负责经费的筹措与投入、办园场地的选择以及教师队伍的配备和培训工作。 在试点地区有关管理机构中有一批热心幼教、甘于奉献并有一定能力的干部。他们对经费来源采取上级拨一些,当地筹措一些,群众捐一些的办法,从而解决了经费这一大难题。他们合理利用经费,对居住集中的幼儿办中心幼儿园,对边远住户的幼儿采取入户指导等办法。 在试点地区的管理机构都有一套完整的幼教实施方案,这种配套的严格管理
2.发动群众参与办幼教、创造良好教育环境
办好幼儿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有了大家的参与,幼儿的来源、幼儿园的设施、教师报酬等一系列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在试点地区,政府部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宣传幼教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如一些县利用黑板报、农村有线广播、发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来提高群众对幼教的认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而更重要的是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幼儿教育带来的效果。一些上幼儿园或学前班的孩子,不久就有很大变化。这些孩子养成了较好的卫生习惯,待人有礼貌,学会了唱歌、跳舞、做手工活儿等。看到了孩子的这些变化,家长们纷纷要求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学前班或幼儿园,并且自动捐款、捐物。有的还让出房子做幼儿活动点。除此之外,各地还办起了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站、家长辅导站、家庭教育函授站等免费机构,家长们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相互的交流,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保育知识,懂得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在试点地区,形成了一种良好风气。如有谁的孩子不愿上学前班或家长没有去听课,周围的乡亲们就会主动地去劝说,宣传幼教的意义。
3.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提高幼教质量
提高幼教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各试点地区都组织了师资培训中心,除系统地培训幼儿教师外,对边远山区的教师还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在河北省,活跃着一支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大蓬车”的幼教巡回辅导站。这是中央教科所幼教研究室的专家们,为改善幼儿教育环境,在河北兴隆县和滦平县平展的长达6年的艰苦工作。她们乘着那辆“大蓬车”翻山越岭,来到一个又一个贫穷的村落,所到之处,她们教给当地幼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制作玩、教具等。使当地教师获益匪浅,同时,她们也吸引了众多家长参与进来,很受当地群众欢迎。他们还帮助当地教青部门建立了幼儿教师考评、奖惩制度,以提高幼师的素质,保证教学质量。
改善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
优化和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自身修养以理性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现代社会压力增多,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家长们应多学习教育子女方面的科学知识,多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了解,在处理孩子问题上,理性分析正确对待。
7. 打破以户籍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合理、公平、开放的社会流动模式。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对农业人口的职业流动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是现阶段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