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050
浅谈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
摘要:同情心是幼儿良好社会性、人格品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会在以后幼儿的生活、工作中起到维持和谐人际关系的主要作用。同情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具有同情心得孩子更能体会他人的情感,更容易融入社会,本文先是分析了幼儿同情心培养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分析了现阶段幼儿同情心缺乏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给出了培养幼儿同情心得一些方法:系统性地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家园共育,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成长;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关键字:幼儿 同情心 培养 方法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1.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道德观薄弱,社会责任意识差,缺乏同情心。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一体化和网络信息化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在这两种趋势的影响下,经济和文化融合速度加剧,民族和国家之家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可分割,在合作过程中,各种思潮和观念相互碰撞,各式各样的价值观蜂拥而至。另外,网络信息化更加速了各种思想价值观的传递。依靠现代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载体,这些大量的信息处于爆炸传播、海量传播的势头,大量的西方腐朽价值观和务实的人生观随之涌入,改变了中国人年轻一代的思想,他们在经济竞争的社会,养成了自私自利,道德观薄弱,社会责任意识差,严重缺乏同情心的个性。这样的精神文明和我国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不相适应,需要改变,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就要从小入手,这样的背景下,幼儿的同情心培养就尤为重要。
2.小朋友们普遍缺乏“爱心”和同情心。
我们的小朋友们普遍缺乏同情心,老师们和家长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一现象:比如说,在课堂里,有小朋友摔倒了,大家不仅没有去扶他,反而聚在一起大笑,并且说:“活该!”;在路上走着时候,碰见乞丐,不仅没有同情别人,还捡起东西扔他,赶他们走;有的小朋友生病了,班里没有人关心,都说是他自找的,类似的现象不胜枚举,同情心的教育是该好好抓抓了。
(二)研究的意义
我国幼儿教育过程中,一直就很重视幼儿同情心的培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同情行为在家庭里在社会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若家庭里没有同情行为,那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庭就不成为家庭;若社会里没有同情行为,尔虞我诈,人人自利,社会也不成社会了。”因而可以说,同情心是爱的基础,是善良的基础,它在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同情心是幼儿良好社会性、人格品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会在以后幼儿的生活、工作中起到维持和谐人际关系的主要作用。同情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具有同情心得孩子更能体会他人的情感,更容易融入社会,可以说,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探讨养成幼儿同情心的途径和方法,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我们必须清楚的认知到:同情心得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能单凭强行灌输就培养出来,而是一个潜移默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的一致努力,言传身教,潜移默化,长期而道路久远。
二、现在小朋友缺乏爱心和同情心的原因分析
(一)大环境下,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激烈,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足
从大的环境来看,整个社会就是一个严重缺乏诚信的社会,道德风气败坏,人人都缺乏社会责任感,冷漠,不关心他人,严重缺乏同情心,给小朋友们很坏的影响。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西方的务实主义得到很多人地赞同,大家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金钱至上”成为人们的信条,人们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胜,不再关心、帮助他人,而是更多的关注排斥他人,对他人采取一种冷漠的态度,家长们的行为很快被孩子们模仿和复制,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一个没有同情心的后代。
(二)学校和家庭忽视了对小朋友爱心同情心得培养,在教育上存在着误区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过多关注的是小朋友们文化知识的水平,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培养,在日常的教育中,老师可能对同情心的培养根本没有给予关注,没有主动地、积极的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同情心的教育。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存在着误区,有的家长们怕孩子受人欺负,就采取了消极的教育,如:“千万别把自己的东西给其他小培养玩,会坏的。”“别管别的小朋友啊,别和生病的小朋友一起,会传染的。”“他打你,你就打他”等等。还有,有的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比如说在赡养老人方面,几个兄弟姐们像踢皮球一样推诿责任,朋友、同事有事不帮手还幸灾乐祸等等,这样的行为和处世方式,怎么能培养出来一个道德高尚的孩子呢!
(三)物质条件丰富,家庭生活优越,小朋友们不知道人间疾苦,就不会有同情的情感体验
现在小朋友们生活的很幸福,不缺吃,不缺穿,不知道什么是痛苦,既然不知道什么叫悲惨,那更谈不上去同情他人了,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事情需要同情,他们没有伤心的体验。
三、培养孩子爱心同情心的方法
(一)系统性地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1.要给小朋友们爱心和同情的体验。体验是一种很微妙的事情,我们幼儿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实时机会,随机进行体验的培训。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一点一滴培养自己的同情心。例如,在小朋友们生病受伤时候,我们老师就安慰她,鼓励她,用亲切的行动感化她,让她觉得温暖舒适,并且告诉她,以后其他小朋友生病时,希望她也能关爱他们,照顾他们,同情他们。我们还要经常讲一些身边发生的故事,给小朋友们知道什么事情、什么人需要我们的同情,让他们有对同情的亲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