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要过去了,也就意味着我的网络教育也即将结束和文档了,在学习中让自己得到了专业的提升,在以后的日子里将我所学到的知识到自己运用的实际工作当中去,下面我将就如何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直接经验感知、操作。每一个孩子将都喜欢玩,所以孩子们获取知识最有效的方式是游戏。光靠老师在台上说,他们可能并不理解,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玩来理解和获取知识。所谓区角活动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性的投放各种材料,创设各种活动环境,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的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一种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学习模式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呢?我认为主要应从区域环境的创设、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从这几方面来思考:
一、区域环境的创设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然是个体,他的个性品质就会各不相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各不相同,区域活动的创设就是要满足各层次孩子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和发展。根据《纲要》要求,我们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在创设各区域时要注意:
(1)我们应当幼儿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我们要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和材料的持久性,避免经常去花大量的金钱去购买,在材料上可以利用废旧物品等来制作。
(1)首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兴趣、季节及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丰富区域里面的各种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自由自主的选择,有规则、有次序的开展活动。
环境的创设因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尊重幼儿的经验创设与他经验相符合的游戏环境,激发幼的儿的游戏兴趣。比如对于小班的环境创设,由于孩子最典型,最熟悉的生活经验是就家,接触最多的是家人,我们就为可以小班设置温馨的,色彩鲜艳的娃娃家的环境。
二、要善于利用班级空间布局的原则:
1、我们要根据活动区和幼儿的人数去确定每个区域的大小
2、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教室里面的位置:如语言区、计算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科学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
3、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引导孩子遵守区域里面的规则。
4、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小班幼儿正处于独立游戏、平行游戏的阶段,因此各区域的建立应该要相对独立而不封闭。
5、在各个区域活动中,我们要考虑到每个活动的特殊需要。
6、在区域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老师要保证活动区里路线的畅通,避免出现拥挤的现象,为我们正常开展区域活动打下基础
三、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故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影响着幼儿活动的内容和进程。投放的材料要要能够使幼儿增长知识、获得有益经验、锻炼技能、激发情感。
(1)教师投放的材料要具安全性、科学性、多样性,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才能发展和调动幼儿内部驱动力的,只有在这样的空间,孩子的心理需求才可以得到满足的,幼儿才可以自主选择,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去探索。
(2)根据班级的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来投放材料,材料要具有探索性、层次性、递进性,适宜性、和教育性,材料要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的个别化需要,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地操作学习。并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特别要注意利用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
比如小班孩子,根据其年龄特点,就要选择颜色鲜艳、形象生动或者是生活化的材料。在小班时,我们用废旧的大纸箱、大纸盒、牛奶盒、各种瓶子等制作了形象逼真的床、灶台、饮水机、冰箱、衣柜等家具及厨房用具,投放了各种绒毛动物玩具及一些小服装,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逼真的娃娃家。孩子们一进入到这里,很自然的就模仿起爸爸妈妈,来照顾这些小动物们。当它们的爸爸妈妈,给小动物们穿衣服,喂食物,带它们出去玩,生病了带着去看病等等。
四、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
我认为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在区域活动中,老师的角色是一名观察者,班级教师要分工观察不同区域的幼儿活动,随时关注幼儿能更好地指导幼儿区域活动,首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准确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关注、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了解幼儿喜欢玩的是什么,然后根据观察的情况,在幼儿探索问题难以深入时,发生纠纷、缺少材料、有破坏性行为等情况下,教师才能及时给予指导。
(2)教师要以适当的身份适时的参与幼儿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活动区里出现新的材料很敏感,也乐意尝试,但由于不会玩,孩子的好奇心就由此会打折,甚至转移目标,离开游戏。所以在区域活动中不但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参与活动,根据活动需要以不同角色带动幼儿的游戏并巧妙地把教师的意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幼儿自身的意愿。
(3)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及时的记录孩子在区域活动的情况,记录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
(4)在区域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播放音乐提醒孩子我们的活动结束了,引导孩子将东西整理归类,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五、区域活动后的提升
1、教师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通过语言、动作、作品等多种方式区域活动过程教师及结果进行介绍
2、多方面的鼓励幼儿大胆的自由表达、交流讨论。
3、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适当的引导帮助并且引导孩子总结。
总之,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的一种教育载体,更符合《纲要》精神。它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活动区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环境,教师如何设法引起幼儿的活动动机,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使每位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的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服务,仍是我们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实践,探索,积累经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尊重孩子,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区域活动更具科学性、时效性,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这一平台,让活动区切实的成为孩子们的又一位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