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看图讲述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幼儿理解图说意和语言表达,以前我们往往认为看图讲述只是单一的语言活动,可以在语言区得以实现。那如何开拓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制造更多的机会,帮助幼儿提高理解图意的能力,增强语言的讲述和概括能力呢?这学期我在非语言区有几点尝试,与大家分享。
一、在益智区看图系鞋带、编小辨
(一)通过看图,理解图意
上学期发展评估调查中,笔者发现幼儿自理能力中系鞋带这一项比较弱,班上几乎无人通过,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忽略了这方面的练习。笔者一直认为系鞋带要求幼儿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提高,孩子们很难完成。
假期,笔者受到家里一个精致的巧克力礼盒的启发,利用盒子上对开门上的缎带,练习系蝴蝶结。于是笔者把这个漂亮的盒子带到班里,看看孩子们的反应。小玥看到了这个盒子,眼睛一亮:“真漂亮!”我问:“小玥,你想学习系蝴蝶结吗?”“想,当然想!”我一步一步做示范,她目不转睛的看,然后模仿我的动作系起来,虽然动作不够娴熟,但是笔者没想到她一次就成功了。笔者很是惊讶,她的小手动作很协调。笔者又找来了几个孩子,分别用了两种方法进行示范,发现第二种方法比较容易。
通过几个孩子的实验,笔者认识到,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是可以完成系蝴蝶结这个看似很难的精细动作的。怎样让更多的孩子都能自主学会系蝴蝶结呢?这更加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我们推出了看图系鞋带的步骤图,笔者将系鞋带的方法比较清晰地画成五个步骤图,粘在了盒子正面的显著位置,便于幼儿观察。班里很快+起了学习系鞋带的热情。幼儿的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有了明显的提高,看图理解++能力也大在增强了。接下来笔者还可以做些什么,不断促动幼儿发展呢?
(二)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再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提高语言的概括能力
我们又推出了编三股麻花辨的材料练习。这次笔者用一个红酒的礼盒+了一个双人编小辨的玩具,盒子上配有步骤图,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孩子们看图后,能够按照图意编绳,笔者试着提示幼儿将看成的用语言讲述出来。
看似很难的系鞋带,编麻花辨,就这样被孩子们轻松拿下,她们在自主学习中,不仅提高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使看图讲述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在数学区看图自编加减法应用题
为配合教学活动“看图自编加减法应用题”,我们提供了一些编题的++,投放在益智区。材料投放后,根据观察幼儿的表现,笔者心中在致了解了班上孩子的三个层次水平,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提高他们看图++的能力。
(一)第一个层次,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将画面内容转化为应用题条件
安安看到图卡,半天说不上来,他不好意思地说:“我不会,这是什么意思呀?”笔者提示他:“你看图上有什么在?”“花”“什么颜色的花?”“红的和黄的,“那你数数,红的有几朵,黄的有几朵,一共有几朵?”“红的有3朵,黄的有3朵,一共有6朵。”“对,这就一道加法应用题,我要编题向你提问:红花有3朵,黄花有3朵,一共有几朵花?请你列算式回答。”“
3+3=6,一共有6朵。”“好,你答对了,来这你来出题,我来答。”我又拿出了一张卡片,请安安观察,他看了一会儿,说:“橘色的纽扣的4个,紫色的纽扣有6个,一共有几个纽扣?”我回答:“4+6=10,一共有10个纽扣。”安安笑着说:“答对了.”
对这个层次水平的幼儿,看图编题时要先指导他们观察图片上的内容,再确定是加法还是减法,然后描述图上的情景,问题要明确,加法应问一共有多少?减法应问还剩多少?
(二)第二个层次:理解图片中不同组成部分与应用题的关系,将画面信息变成应用题的条件和结果
小卓拿着一张有鸭子的图卡,看了一会儿说:“8只鸭子减去2只鸭子,还有几只鸭子?”这说明他能看懂图意,但是不会用语言把看到时的编成一道应用题的条件,而是直接列出了算式。
针对这样孩子,我们采取引导他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启发他描述图片的情景。比如:河里有8只鸭子,有2只鸭子游到岸上,河里还有几只鸭子?而不是直接列出算式。不要把加、减带入应用题中。
(三)第三个层次,编出有情境的应用题
小轩看着图片说:“有一个小朋友,他左手拿了4个气球,右手拿了5个气球,请问他一共有几个气球?”
小轩观察图片很仔细,并能够清楚地表达,编题也很合理,但还可以丰富编题内容,让应用题更加情景化,更有趣。
针对这样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根据图片内容,增加合理的情节,使语言更生动有趣。比如:星期天小明去动物园玩,妈妈给他买了4个气球,爸爸双给他买了5个气球,他一共有几个气球?
在老师的分层指导下,每个孩子找到了适合自己水平的看图编题。
三、在美工区看图剪纸
几个小朋友来到美工区,他们发现功能墙饰上的剪纸步骤图议论起来。
小行之说:“看,这个是剪小裙子的方法。”小恒说:“还有小裤子。”笔者问:“你们能看懂吗?“能”“那谁来讲讲。”小恒说:“先对折。”笔者问:“谁还有补充?”小桐说:“第一步对边折。”笔者笑着说:“你怎么看出是第一步?”“看,这不是有数字1吗?就代表第一步。”“好”,不错,看到号码了,还有吗?”小行之说:“第一步沿虚线对边折。”笑笑以补充说:“看,还有箭头,应该是,第一步沿虚线,再按箭头方向对边折。”
四个孩子一直观察讨论到第三步时,笔者问:“这些画着斜线的部分是什么意思?”小恒说:“我想是要减掉的,因为旁边画了把小剪刀。”小行之说:“这是阴影部分,是要减掉的。”
通过与孩子们的对话,笔者发现幼儿可以看懂一些简单的符号,因此进行补充,发现图中的重要信息:数字、虚线、箭头、剪刀、阴影等,并能够进行语言概述,幼儿的看图讲述能力在美工区也同样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四.在科学区学看电子拼图的步骤图
小安今天第一个进入了科学区,他高兴地说:“太好了,今天我终于可以玩电子拼图了,我还没玩过呢!”这些天他看着男孩子们玩电子拼图,可是羡慕极了。
小安打开了盒子,拿出步骤图,翻到风扇这一页说:“老师,我想拼这个风扇,让它转起来,可我没玩过,不会看图。”笔者说:“没关系,这和其它玩具的图是一样的,来,咱们试试。”他点点头,和笔者一起看。笔者指着图上的电池组说:“看,这个叫作电池组,没有它,风扇可转不了,你能不能从盒子里找到它?”他对照图在盒子里找了一会儿,准确的拿出了电池组问:“是这个吗?”“你自己来检查一下。”他仔细的看了一会儿说:“你看上面的数字和图上面的数字一样,应该是这个。”笔者说:“好,你找对了,下面你就按图上面的数字一一找出,按图来拼一拼吧!”他高兴的点点头,开始找出来,嘴里自言自语:“下一个15号,好,找到了。然后是21号,好就它……”没过多久,他就拼好了,当他启动开关时,风扇转动起来,他开心的笑了。
小安虽然以前没有玩过电子拼图,但是他有看图的经验和理解图意的基础,类似的学习经验,让他学习电子拼图就不困难了。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在指导时会注意引导他们观察步骤图上的关键信息:各种零件的一一对应,拼接图的上下关系,纽扣的作用,在实际拼接时,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发现并用语言表达出图上的意思,提高语言的概括通力。现在,孩子们从中找到了乐趣,更加喜欢玩电子拼图了,时常会有小伙伴一起看图探索更加复杂的电路拼图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