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游戏对于幼儿之所以魅力无穷, 就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幼儿自主自愿地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让幼儿自主地游戏,成为游戏的主人,这种观念已被人们普遍地接受和认同。基于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幼儿自主性的培养离不开游戏活动,幼儿园应为幼儿游戏提供更好的指导策略,合理安排教师组织游戏的方式,真正实现幼儿自主性游戏更有质量地进行。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师;自主性;方法
一、游戏的定义
(一)在我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1]我国《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卷指出: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
(二)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
二、游戏的特点与作用
1、游戏是一种自然的行为。
德国的福绿贝尔(F·Frnbel,1982-1852)是最早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并尝试创建游戏实践休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他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
2、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
事实上,只要成年人不限制幼儿游戏的方式,在任何游戏中,幼儿都会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把游戏的方式加以变化,使之多姿多彩,富有趣味性。
3、游戏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由于游戏特有的娱乐功能和促进功能,有利于恢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造成的身心疲倦,并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促进机体生理功能的发挥,因此,游戏是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4、游戏具有治疗的功能。
游戏能促进大脑发展,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去除幼儿之间恐惧和不安全感。
游戏之所以这么重视,不仅是因为它好玩,而且能寓教育于其中,帮助幼儿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性格,并促进体、智、德、美个方面的发展,尤其对幼儿的智力开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十分重要的。
三、幼儿游戏与自主性的关系
(一)自主性的定义
自主性是行为主体按自己意愿行事的动机、能力或特性,是一个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涉及的一个论题,不同的论域赋予了这一论题不尽相同的内涵。“行为主体”包括:生物个体、群体、组织,等;“按自己意愿行事”包括:自由表达意志,独立做出决定,自行推进行动的进程等。[2]
(二)自主性游戏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关联[3]
1、幼儿对游戏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其中包括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决定权与参与权
2、自主性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3、教师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到游戏中来,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的快乐和喜悦,学习彼此的经验。所以自主性游戏与幼儿、教师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
四、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方法
(一)幼儿的自主发展
1、幼儿自定游戏内容[4] 尊重孩子的意愿,放手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并帮助他们确定内容。自定内容可以发掘那种幼儿自己想玩并且玩得非常入迷的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可以通过谈话提出当日想玩的游戏内容,首先创设宽松、愉快、温馨的谈话环境,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我想玩什么”,然后商量“怎么玩”“玩些什么”等等。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被积极地调动孩子们的想法,自然而然地小孩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培养。[5]
2、幼儿自选游戏角色
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角色,使幼儿积极投入到游戏的情景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克服游戏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同时可以自选游戏角色时产生矛盾产生自主解决。例如一次在“幼儿园”的游戏中,两位小朋友为争老师的角色而吵得不可开交,后来其中一位小朋友则想出来一个办法,即猜拳定输赢,赢得小朋友就可以当小老师。这个方法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矛盾也随即解决了。
3、幼儿自由发展游戏情节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不仅有权自定游戏内容,自选游戏角色及伙伴,同时,也应该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能力来发展自己的游戏情节。我们教师应该以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调动经验、重组经验,从而使幼儿游戏情节得到发展。例如,我向幼儿提出:“电视台除了播放动画片、新闻、天气预报,还有哪些节目?”幼儿谈到还有广告、大人看的电视剧、魔术、歌舞晚会等节目。讨论后,让会该项技能的小朋友表演出来,这些节目在“电视台”的游戏中就会不断上演了。
4、幼儿自评游戏 让幼儿自评,给幼儿机会展示自我,锻炼在众人展现自我的勇气,加强幼儿的荣誉感和自信,让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升华为一种成功感和愉悦感。
(二)教师的促进和培养
1、进行有效的观察
幼儿游戏时,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观察幼儿当前或已有的经验和能力,需要教师在哪个方面需要什么样的帮助。针对不同的游戏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观察后老师应对游戏情况加以分析。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
2、参与游戏,进行适宜的指导
我们老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在游戏中,老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应以平等的身份当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比如,游戏“逛商店”中,,幼儿扮演营业员,那老师以一个顾客身份参与其中向营业员打听各种衣服与自己是否相称,并试衣请营业员参考等等,有效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提高游戏水平。
3、丰富游戏材料促进自主性发展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目的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满足幼儿操作探索创造的心理需要。如在小巧手活动区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各种纸盒,有的孩子把纸盒做成了漂亮的纸盒娃娃,有的做成电视机、洗衣机什么的,还有的把几个盒子连起来装上轮子就成了一列火车。孩子们的探究、创造的欲望在运用开发性材料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4、积极鼓励自主探索和创新
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在不断操作实物的活动中萌芽的,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是在不断操作实物的活动中发展的,持续不断的实践活动是幼儿初步创造活动的特点,应不断促进幼儿从多个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也为幼儿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进而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芽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五、结论
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他们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幼儿在自由活动中自我实现,自我创造。而不是老师安排或指定内容,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儿童,最大限度挖掘他们的发展潜能,为儿童的自主性的发挥创造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促使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我们教师要摆正幼儿与教师在活动中的地位,不断地引导和帮助,并使用适当的言行来指导幼儿游戏,以保证幼儿游戏的权利,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与角色,使幼儿的自主性在角色游戏中得到更好地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