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情况及原因的调查研究及其对策建议
俗话说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前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而言就是根基,根基不牢,何谈万丈高楼,所以说学前教育关系到一个人后期的成长,同时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
学前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实施适应儿童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可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促成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协调与联结,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
但是目前我国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农村幼儿教师流动严重,当然了,城市话发展的快,城市中的学前教育质量基本上可以保证,但是,中国毕竟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对于农村的学前教育问题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幼儿园教师流失的原因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幼儿教育视为民族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少幼儿园为了提高竞争力又能节约“成本”就采取了降低工资、压缩编制、免去福利等方式,这种局面“伤了”不少幼儿教师的心,促使她们不能“一心一意”在幼儿园工作下去。具体情况如下: 1、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相对城市教师而言差距大。
现在的幼儿园教师绝大多数都具备说、唱、弹、跳、画的能力,每天除了照顾好孩子的一日生活外还要按照课程规定,组织好幼儿园的一天活动,使所有个性不一的孩子安全、有序的参与各种活动,同时又要保证教学效果,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学有所成,让家长满意。传授的内容从知识技能到吃饭、上厕所,一日的工作完全称得上是体力与脑力的双重劳作,此外,还有备课、布置环境等等,其辛苦程度根本不亚于公办幼儿教师,甚至比小学教师也轻松不到哪去,但是得到的待遇却差别甚大。由于工资待遇差,工作负荷大,使得许多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产生了“人往高处走的态度”一旦有机会便离开幼儿园,另谋高就去了。把继续留在民办幼儿园当作“没有机会、没有出路”。这样就导致了很多优秀教师的流失,致使一些不合格人员进入幼教队伍,这不仅影响了幼儿园的长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再则,很多民办幼儿园,户口和人事关系调进难,很多外地优秀的幼教人才,无法安心留下来。这些现象都造成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极度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2、幼儿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和压力大。 幼儿教育改革正在步步深化,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大、速度快,新的教育和课程理念挑战传统观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教师的准入门槛一再抬高,幼儿教师除了要有大专学历外,十八般武艺必须样样精通。例如弹琴、唱歌、跳舞、绘画、说话、备课、说课、评课、书写、计算机操作等。曾记得一位外国教育家来我国考察,看到我们幼儿教师的技能比赛,他不由得感叹说“中国的幼儿教师真是全能教师!”其实,在这个“全能”的背后,有谁知道她们付出了多少的精力,以致于我们老师惊呼:现在做老师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有的幼儿教师由于实在觉得压力过重,不得不离开幼师岗位。 2、没有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更没有完善的产后保障。 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幼儿教师的资格一直没有得到认可,没有登记在册,身份不确定,大多被看作临时工,随时可以被调离或辞退。有很多年轻教师面临孕期被任意辞退的现状。这些后顾之忧给农村教师们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 3、幼儿教师的安全压力 长期以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定位,使教师被赋予了太多的使命,承担了多种责任,其中之一就是对幼儿的监护责任。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肝,孩子在幼儿园自己不小心碰破了皮,家长要找到你;明明孩子本来已生病,硬说是你没护理好;更不要说由于孩子小,偶尔说出与事实不符的事情来,更是搞得老师有口难辩,有苦难诉。
4、给自己充电的机会少。
由于目前接受继续教育需要大量的经费支出,如果单靠教师的工资自费学习根本就不现实,而全部由幼儿园出资也不太现实,而学历不提高又影响教师的工资收入,这一矛盾就导致一部分优秀教师的流失。 二、对策研究 1、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幼儿教师必须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因为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过程,而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幼儿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使幼儿教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在平时工作中,要求教师做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自我奋进,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2)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世界,要培养和造就面向21世纪的新人,就必须要求教师走在时代的前列,具有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知识。 (3)更新教育观念 在社会急剧变化,各种世界观和哲学思潮激励交锋的新时代,教育必然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这些发展趋势都要求我们更新教育功能,以适应知识化、信息化的未来社会。为此相适应,教师的教育观念也要随之转变。任何好的教育思想都必须首先由教师吸收,掌握并且转化为教师自身的观念,然后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策略,从而实现教育的预期目标。 (4)提高心理素质、情感教育 幼儿正处于个性形成的时期,智力速度发展较快,模仿能力强,思维敏捷,可塑性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密切注视教师的一举一动,教师的思想感情,言谈举止,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地作用,也是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具有性格开朗、自信乐观、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幽默感强、独立开放等个性特征。且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承受能力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富于冒险性和挑战性,取于探索出新,鼓励幼儿超越自己。以情感培育情感,要求幼儿热爱祖国,教师自己首先要对祖国具有深厚的爱。
2、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改善教师待遇
农村幼儿园教师有热情、事业心强,应予以爱护和鼓励,加强师资培训的工作,组织教师加强对教育管理、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等理论的学习,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以扩大教师的信息量。同时采取城乡挂钩、外出学习、利用镇中心园的示范阵地等方法提高村办园教师的教育水平。 3、避免小学化倾向。 要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保教并重,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努力促进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得以发展。 (1)强化教育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大督导与评估的力度 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也是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组织保障,必须切实履行其管理职能。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如在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上给予更多地政策倾斜,以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教育部门也应承担起对农村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督导与评估,建立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约束机制,端正办园方向。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优化教育的内部因素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政府职能部门应在切实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生活和工作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帮助农村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能够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的规律,选择切合本地农村幼儿的教育内容与方法。
(3)转变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寻求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
消灭城乡差别要靠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产业化,归根结底是要靠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去实现,“跳农门”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如果我们的社会,包括家长对孩子作为“人”的基本价值缺乏认识,那么,就不可能真正考虑孩子的权力,包括游戏、休息的权力。
4、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要在社会上进一步宣传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使广大群众认识它对提高人口素质,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广泛宣传,在农村地区形成关心幼儿、支持幼教事业的新风尚,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群众为兴建幼儿园出资出力。总之,只有通过政府部门、幼儿园、幼儿教师,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构建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为提高农村地区幼儿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 胡彩云,李志宇: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 李雪晗:“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 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