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措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一生中受教育最重要的阶段。近几年,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家长对下一代的早期教育意识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尽早走进幼儿园,接受系统的、正规的幼儿教育。近些年随着全国教育扶贫工作的深入开 展,农村幼儿教育有所发展,但发展现状仍不能满足幼儿入园需要,并且存在许多的不足。
一、农村幼儿园的现状
幼儿园周边管理及内部体制的缺陷
目前,农村幼儿园15%还是土瓦房,教室昏暗、潮湿,室外活动空间狭小,周边环境差,安全管理难度大,基本上没有设置任何安全防护装置,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教学用具简单,80%教室只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块黑板、一盒粉笔;90%以上的幼儿园缺少最起码的卫生设施,玩、教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大多数乡幼儿园只有小皮球、呼啦圈等一些价格比较低的玩具,在一些村级幼儿园小孩子的玩具就是泥沙、石块、树枝,各种活动难以开展。教师待遇大多在400—700元之间学前教育范文,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教师构成比例大专生只占1.8%,幼师文化占30.7%(其中受正规幼师教育占14.7%),初中文化占40%,其它的占27.5%。96%以上的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小学化”。
家长对小孩的教育观念
农村普遍有一个现象,就是上学不送孩子、放学不接孩子、让孩子独自来学校,独自回家。转变一下观点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是存在着很多不好的方面,比如幼儿在路上的安全、老师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常规等这些诸多的不方便,想见家长见不到,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在会上有必要的说明一下家长接送幼儿的好处等。提倡家与园的沟通,让家与园达到共识
(三)乡镇政府和领导重视力度不够
乡镇政府和领导由于意识淡薄,认为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因此经常采取回避和置之不理的态度,将学前教育推向社会和市场,并未担负起对学前教育该有的统筹和管理职责,农村学前教育因为缺少了政府的有效监管和宏观调控,而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致使幼儿教师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幼儿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了威胁,农村的学前教育发展一度陷入了困境和低谷
(四)学校管理体制混乱
在农村,存在着多头管理的现象,政府并未将幼儿园纳入统一管理,造成幼儿园有问题没人管,出事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幼儿园得不到政策法规的支持,学校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教师、幼儿的管理更是无章可循,学前教育的发展遭受着前所未有的阻碍。因此,严重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的对措
(一)全面提高师资素质和水平
政府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持续不断的为幼儿教师提供在职学习的机会,缩短农村和城市幼儿教师素质的差距。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和学习,县级优秀教师可以向其他农村幼儿教师传授经验,分享自己的教学秘籍,使农村幼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获得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思想,让农村幼儿教师素养得到逐步提高,便能实现农村学前教育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加强家长教育工作、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让家长经常观看幼儿园的活动,组织参加活动,如舞蹈表演、亲子游戏活动、成果素质展等。家长的观念有了转变,就都能认识“快乐成长”是前提。大力倡导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中来,建立起了家与园的联系,很多家长就会接受这样新得教育理念,这样农村幼儿教育才有更好的将来。村普遍有一个现象,就是上学不送孩子、放学不接孩子、让孩子独自来学校,独自回家。转变一下观点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是存在着很多不好的方面,比如幼儿在路上的安全、老师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常规等这些诸多的不方便,想见家长见不到,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在会上有必要的说明一下家长接送幼儿的好处等。提倡家与园的沟通,让家与园达到共识
(三)开发农村幼儿教育课程资源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文环境,应该有不一样的课程资源,注重教师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让教师发现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多样性的课程资源也需要统一的标准,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和领导集中组织优秀的教师对当地的人才资源进行研究,从而找到符合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资源,并据此编写和编制学前教育教材,解决农村学前教具缺乏的困难,让幼儿到田野中去,到森林中去,到海边去,到他们可以经常接触的地方去感受、去学习,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农村幼儿教育任重而道远,只有真正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纳入到经济计划中来,只有做到社会关注、学校重视,家长配合等多方面的支持,才能切实保障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才能体现城乡教育的公平,才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