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的安全不仅仅关乎到广大儿童鲜活的生命,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灾害发生时,幼儿作为自我保护能力和辨识最弱的一个群体,更需要教育机构和老师的特别照顾。尤其是在农村幼儿园当中,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交通事故,食品安全,房屋倒塌等等,经常出现这些新闻,这些问题急需我们去关注与重视。我们应当深入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为广大的农村幼儿园创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访谈与实地观察相结合和新闻调查的方法。首先,采用问卷调查了本地的5所幼儿园的园长和管理者,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乡村幼儿园4所,基本上都符合当地幼儿园类型的总体比率;其次,我们选取其中的三所幼儿园园长或者管理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此外,对这些幼儿园的老师进行个别访谈和集体座谈,了解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与安全教育的相关问题。还有我们着重对这4所幼儿园中的其中3所,对其房舍建筑设计布局、设备设施配备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观察;最后,我们就与幼儿园安全问题密切相关的农村幼儿园管理与经费投入等问题与当地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以及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者进行访谈。通过整合以上五个方面的信息来探讨当前农村幼儿园安全隐患现状、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当前农村幼儿园安全隐患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实地走访农村幼儿园,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幼儿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安全隐患问题:
1幼儿园选址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问卷调查发现,有的幼儿园在建园选址时未考虑周边环境的安全问题,从而导致大量农村园选址不当,带来各种安全隐患。对3所幼儿园的实地观察也发现,有的幼儿园设在公路边,距离汽车车道不足两米,幼儿活泼好动,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有的幼儿园设在农村人流较大的集镇中心地段,容易造成幼儿走丢事件;有的则距离池塘或水库很近,曾发生过幼儿因贪玩而溺水的事故。选址不当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率。一项对天津、山东等8省市幼儿园安全状况的调查也表明,农村幼儿园“溺水”“走失”及“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均高于县镇和城市。[2]
2园舍建筑设计不合规范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问卷调查显示,有幼儿园园舍建筑未考虑防震需要,被调查的5所幼儿园均未安装防雷设施,在多雷雨天气,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后果不堪设想;问卷调查中,有的幼儿园未设计适合幼儿的安全疏散通道,楼梯狭窄、陡峭、出口少;被调查的5所幼儿园有4所未实行建筑功能分区,在实地观察的3所园中即有1所幼儿园活动室与厨房相联,幼儿很容易被厨房的煤火及热水、热汤等烧伤、烫伤;在调查的4所民办园中,由于原为居民用房,活动室、寝室采光、通风条件不好,空气流通不畅,再加上幼儿人多拥挤,容易造成疾病流行;所调查的5所幼儿园中3个没有冲水厕所,仅有1所园有便于幼儿操作的流动水洗手设备,卫生状况差;问卷调查中2幼儿园生均活动室面积小于2m2,甚至有的幼儿园根本没有室外活动场地或室外活动场地基本不能使用。不仅面积狭小,且场地的安全性差,多为硬质泥土地或水泥地面,甚至有的还坑洼不平,幼儿极易摔伤、挂伤、擦伤、碰伤。调查还发现,由于所调查的1所公办园均为利用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后富余的小学校舍改建而成,而民办园的是租用民宅办园,因此总体而言,公办园在园舍建筑设计规范方面要好于民办园。
3设备设施简陋陈旧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问卷调查显示,所调查的5所幼儿园均未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相关人员的消防意识差,消防知识欠缺;3所幼儿园缺乏必要的保洁、消毒设备,厨房卫生条件差,有的幼儿园甚至没有做到为每位幼儿配备单独使用的口杯、毛巾,卫生防疫方面的隐患很大;实地观察还发现,幼儿园玩具设备的安全性能远达不到要求。农村幼儿园大量采用自制玩具,由于制作者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自制玩具在结构构造、材料使用等方面都存在安全问题,如有的自制滑梯坡度很陡,且采用砖、水泥材料,表面粗糙,底部也为坚硬的水泥地,十分危险。此外,玩具老化、损毁严重,且得不到及时维修,由于农村玩具奇缺,大量松动、脱落、破损、甚至断裂的玩具仍在“带病工作”。此外,与幼儿教师的访谈与座谈发现,由于环境中不安全因素太多,教师十分担心幼儿出安全事故,因而限制幼儿活动,对幼儿过度保护、照顾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甚至整天将幼儿关在活动室内,导致幼儿运动技能发展滞后,加上安全安全教育缺乏,幼儿自救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差,这也成为当前农村幼儿园中的一大安全隐患。
(二)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分析
1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总量长期不足,幼儿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近十年间均在1.3%左右,且仅有的财政性幼教经费主要投向了城市。财政投入的重心低,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主要由乡(镇)政府负责筹措。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财力严重下降,据统计当前我国乡(镇)政府财政赤字率达90%左右,[3]因而无力对幼儿教育进行投入。在笔者所调查中,县级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几乎没有经费投入,乡(镇)政府的投入也很少,且不稳定。有的乡(镇)经济发展较好,领导较重视,则投入多一点,而有的乡(镇)则不仅不投入,还变卖原有乡镇中心园,如A市,全市原有20多所比较规范的乡镇中心园,现仅剩2所。公办幼儿园的萎缩,给了民办幼儿园很大的生存空间,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数增多,农村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不断高涨,小规模、家庭式民办园大量涌现。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消费能力有限,民办园利润小,难以吸引实力雄厚的民间资本投入,举办者多为下岗民办幼儿教师或当地农民,他们采用低成本、低收费、低质量的运营模式,没有能力和动力投入大量资金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一般租用或使用自家简陋民宅办园,这类幼儿园的安全隐患最大。可见,政府财政投入和民间资本投入双重不足是造成农村幼儿园安全隐患大的重要原因。
2缺乏针对农村幼儿园的建筑设计标准与办园条件标准。当前我国幼儿园建筑设计标准为1987年城乡建设部和原国家教委联合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不仅出台时间较早,很多标准已不适应当今时代和幼儿教育发展需要,且该规范总则第二条明确规定仅“适用于城镇及工矿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农村托幼园所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也就是说这一规范实际上对农村幼儿园不具约束力。访谈中许多行政管理者均谈到由于没有针对农村幼儿园的建筑设计标准,对农村幼儿园园舍建设的审批、指导、验收、工程质量监督等均缺乏依据。此外,目前尚缺乏全国统一的幼儿园尤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对幼儿园基本设备、设施、玩具的配备及其安全级别要求均未作出明确规定。因而农村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都处于混乱状态,不仅改、扩建的幼儿园安全问题多,甚至一些新建的幼儿园在建设之初就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3安全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缺乏安全教育。监管不力是当前农村幼儿园安全隐患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2006年教育部、公安部等联合发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各级政府及教育等相关部门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但访谈发现这一规定在农村地区并未得到很好落实,两地均未建立农村幼儿园定期督导检查制度,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指导和帮助更少。尤其是当前农村存在大量未正式登记注册的幼儿园,这些园基本未纳入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卫生防疫、消防等相关部门的管理范围,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当前农村幼儿园普遍未建立较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调查、访谈发现,尽管园长、教师均很重视幼儿的安全问题,但由于安全管理常规化、制度化不足,日常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少安全漏洞。此外,当前农村幼儿园安全教育缺乏,课程内容以知识教育为主,较少联系幼儿生活实际,将安全常识和安全自救等方面的内容编入课程,更谈不上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四、对消除和减少农村幼儿园安全隐患的几点建议
首先,要加大投入,支持、帮助农村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幼儿园条件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大政府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二是通过政策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应加大对农村公办园的财政投入力度,建设一批坚固、安全的公办园,尤其是抓好农村乡镇中心园的规范化建设,确保每一个乡镇都至少有一所质量较高的公办园。鉴于当前乡(镇)政府财力薄弱,以乡(镇)投入为主应逐步转变为以县统筹为主,县级财政应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或规定学前教育经费占县级教育经费比例的下限,确保稳定的经费投入。中央和省级政府均应安排专项学前教育经费并逐步提高,尤其要明确用于农村的比例。学前教育为非义务教育,考虑到当前国情,经费由国家财政全包不太现实,因此在政府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同时,应通过制订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优质民间资本投入,如可采取给予民办园用地、用水、用电优惠,中小学富余校舍优先租借、转让给民办园,对规范、安全、质量较高的民办幼儿园给予一定财政补助等系列优惠政策。
其次,尽快制订农村托幼园所建筑设计规范及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标准的缺失是造成农村幼儿园安全隐患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必须加快制订相关的标准,为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检查、督导等提供依据。应在1987年《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制订《农村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对农村幼儿园在选址、防震、防水、防雷、防火等的性能级别、建筑构造、疏散通道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由于我国农村情况比较复杂,各省、市可在此规范基础上,根据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制订更具体的规范标准。同时,应尽快制订出台“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对设施、设备、玩具的配备及其安全性能要求做出明确规定。标准的制订既要考虑保证幼儿人身安全及开展基本教育活动的需要,又要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使其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再次,强化对各类幼儿园的监管,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园长、教师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的培训。要将各类型幼儿园全部纳入管理范围,明确幼儿园安全管理相关责任人,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需对农村幼儿园进行定期的普查、清理,对于安全隐患大、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幼儿园要坚决取缔;对于存在安全隐患,但农民需求很大且具备一定整改条件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对其整改给予支持与帮助;对于办园质量较好但硬件达标有困难的幼儿园,政府应给予一定经费补助。同时,应健全农村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使幼儿园安全管理常规化、制度化,尤要建立健全幼儿园园舍定期检查报告制度,设施、设备、玩具检修维护制度等。[4]为此,还须加强对园长、教师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培训,帮助她们了解幼儿园安全管理主要环节与重点,掌握基本的安全教育知识,使其具备预防和处理安全事故、开展安全教育的能力。
幼儿园安全是关系到亿万幼儿生命安全、关系到无数家庭生活幸福、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大事,我们应该痛定思痛,高度重视当前幼儿园尤其是广大农村幼儿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为广大幼儿创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