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蒙台梭利,二十世纪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其著作《童年的秘密》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可谓是近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幼儿教育学著作之一。通过对蒙台梭利相关文字资料及《童年的秘密》一书的研读,我想结合幼儿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与幼儿园实践观察谈一谈对蒙台梭利教育观念的一些看法。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是蒙台梭利教育观念的基础,因此,研读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始于她的儿童发展观。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对环境的经验而实现的”。具体地说,蒙台梭利首先强调的是人和遗传素质内在的生命力。她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对旧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予以猛烈的抨击。蒙台梭利否定奖励、惩罚等强化的作用,强调儿童的内在力量和主观能动性;要求环境(刺激)要适合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兴趣,认为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变化和发展。蒙台梭利还认为,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为了使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通过活动得到表现、满足和发展,就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
在我看来,蒙台梭利在教育事业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与她对儿童心理有较为正确的认识是密不可分的。我很认同蒙台梭利“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的观点,只有尊重儿童的天性,科学地引导他们的自发冲动而非一味强硬地压制,才能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我们必须始终记住教育的出发点,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一批又一批一模一样的合格的流水线产品,而是一个个有思想会创造的人格完善的人。当下,我国无论是学前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对于引发儿童自发冲动都非常欠缺,绝大部分家长、教师都还在扮演着打压者的角色。
但是,对于蒙台梭利否定奖励、惩罚等强化的作用我还是持异议的。既然儿童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双重影响,那么奖励和惩罚必然有它们存在的意义。记得曾经去幼儿园观察、实践,当老师提出对在游戏中表现好的小朋友奖励贴画后,整个班的小朋友活跃程度明显提高。一个贴画在物质上算不了什么,但它是老师的认可,是外界的肯定,带着这层象征意义,自然非同一般,可能父母给买满满一大张贴画也不及在老师这儿得的那么一小张。从孩子的反应来看,奖励对于激发儿童潜能,帮助儿童发展是有帮助的。我们要做的是把握好奖励和惩罚的尺度,让他们在合理范围内被使用,而不是使用不当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例如,当面对幼儿犯错误的情况时,大部分家长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而责骂甚至打孩子,这样的做法就对孩子的成长毫无意义。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可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固化孩子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孩子挽救的方法、给孩子提供选择等是比惩罚更为温和有效的处理方式。
再来谈一谈蒙台梭利对于儿童自我教育与教师作用的观点。蒙台梭利崇拜儿童的自发冲动,要求给儿童以极大的自由活动权。因此,她试图让儿童通过作业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所谓作业,就是儿童根据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的一些活动,或者是感官练习,或者是算术练习,或者摆弄字母卡片,或者练习穿衣和脱衣动作等等。曾经看过一些老师在美国蒙台梭利学校拍摄的视频,画面中孩子们都在认真地的“工作”,秩序井然,十分安静。蒙台梭利认为:通过作业,儿童自然就“学会谨慎,学会自觉,学会指挥身体的行动”;通过作业这种自由选择的个体活动方式,儿童会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尊重他人,使“彼此之间没有妒忌,没有争吵”,从而培养“绝对平静”的气氛,良好的秩序由此而来;通过作业,让儿童学会自我约束,为意志力形成做准备,推动儿童服从。
由上述可见,蒙台梭利所主张的是从自由经过作业到自觉秩序和服从,从而实现让儿童自我教育的目的。但我个人认为,蒙台梭利过于高估了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孩提时代,正是一生中最缺乏自我约束力的时候,儿童并不见得可以真正的约束自己。而且既然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就不应该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学会谨慎、自觉、绝对平静,应该让他们享受游戏的快乐,童年绝不应是安静的而应该是吵闹的、热闹的。蒙台梭利过于把儿童的天性理想化,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而也就夸大了儿童自我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这就决定了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被动、消极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直接传授知识和说理方面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尽管我们也一直在倡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的绝对领导,但是并不代表着教师只能发挥被动的、消极的作用。
在投身正常儿童的教育研究之前,蒙台梭利很早就关注了对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在1898年,蒙特梭利就在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发表了以《精神教育》为题的演讲,阐述了对智障儿童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她认为:“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并向社会呼吁,智障儿童应当与正常儿童一样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现在看来,虽然其对科学的认识存在部分偏差,但其理念仍让人动容。目前,我国也在尝试进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这就对我们幼儿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我们在观念上应该扭转偏差,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都是平等的,他们只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其他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爱护,都应该享有同样受教育的权利。其次,作为幼儿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加强自身修养。多学习一些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遇到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时,应该怎样兼顾全班的小朋友,怎样照顾特殊儿童的需求,又该怎样平衡家长之间的关系鞥等,都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不胜枚举,以上只是选取了个人比较有感触的两点来谈自己的看法。蒙台梭利曾经说过:“人类的高贵来自于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的复制品”,在幼儿教育领域,有很多不同的思想、理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吸取不同理论的精华,结合现实和自己的思考有所取舍,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