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国民素质的群体提升。为改善民生,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学前教育就应该受到社会群体的重视。学前教育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其价值不容忽视的。贫困地区农村对学前教育的不重视,主要是因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导致在实施上农村学前教育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好的开始,也为了有利于孩子后续教育的开展。以下是我对关于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发展贫困地区经济,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众所周知,经济作为衡量一个地方发展的标准。在贫困山区,人们更要依山而生存。很多山区虽然不能种庄稼,但是却是许多珍贵药材的福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给予重视,让农民可以通过这些珍贵药材获得经济收入。或者,实行连片的花果树木种植,尤其是果树,很好管理,并且每年都能带来一比可观的收入。农村经济发展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也得到验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就显而易见了。当孩子有了好的上学条件,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教师有了可观的工资,学前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贫困地区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建等方式。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加大更多社会人士对农村的投资。发展农产品和工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交通便利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标志,在农村山区,基本上就是一条乡村老路,作为连接各村落的命脉。国家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道路实现户户通,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户人家,就必须有一条路通往家门。当交通便利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便能从农村运往城镇,农村家庭经济也会慢慢变好,幼儿园的校车才能发挥作用,让那些偏远山区的幼儿能够有机会上幼儿园,从而提高当地幼儿的入园率,促进学前教育的稳定发展。
二、增加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
加大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学前教育的教育经费主要渠道是中央财政的拨款,为了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各级政府应该做好监管职责防止经费的流失。政府部门要保障财政投入不间断,同时也要对公办幼儿园进行财政扶持,保证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正常运作。政府就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这样才能让农村幼儿园的能更好的发展。面对贫困幼儿政府部门可以对其进行入学补助,让他们有机会去学习知识,同时还可以增加当地儿童的入学率。
多渠道筹措学前教育经费;虽然说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幼儿园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但是政府也是势单力薄不可能完全靠政府支持。面对教育资源的不足,农村学前教育可以从多个渠道筹措经费。毕节市铁匠乡可以通过公益慈善的帮助与社会人士捐赠筹集教育经费,可以鼓励当地比较富裕的家庭进行捐款办园,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发展当地经济,让一些有名企业对当地幼儿园进行投资。尽可能多方面获取教育经费,建立以政府为主,社会公益慈善参与和家庭适当分担的经费投入方式,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加大主管部门的职责
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国家也没有相关的文件规范学前教育,致使各级部门对其不够重视。要想让学前教育事业向前发展,就必须先从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视角处理问题。
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部门的管理,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文件均由政府部门实施。教育部门应规范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和课程安排,做到不让幼儿园管理制度小学化,课程安排不繁重。幼儿园卫生保健,教育事业经费开支的制度和规定由卫生部门负责和财政部门负责。管理部门做也要端正处事,无论公办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都必须一视同仁,不要偏袒一方,这样才能在管理上有很好的效果。幼儿园的行政领导由主办单位负责,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其他部门也要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让孩子能在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在农村幼儿园中,良好管理制度关系到一个幼儿园的兴衰存亡。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便需要具备管理知识的人,才能使农村幼儿园快速稳定的发展。
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应该经过严厉的考核认定,杜绝一切以亲属作为园区的管理人员的现象。幼儿园应该聘请一些具有相关管理技能和经验的工作人员。并且,定期对他们做一些相应的考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完善幼儿园的管理系统,以提高幼儿园的综合质量。
具备专业管理知识是管理好一个幼儿园的前提,无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都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部门提供培训的机会,管理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专业的知识。要想高效的管理好幼儿园就必须建立信任,从各个方面加强自己的能力,弥补管理的不足,得到更多人的信任,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好一个幼儿园。
五、合理安排师资
聘用高素质且专业化强的老师;近两年,高素质且专业性强的幼儿教师不断增加,但是想要一心从事幼儿园老师的文档生却很少。想要留住并且聘用到高素质且专业化强的老师,主管部门就应该加强宣传,改变学生就业观念,鼓励专业性强的老师到农村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教育部门可以提出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学前教育文档的学生到农村从事幼儿园工作。主管部门严格执行选聘的条件,在选聘的过程中,要以师德为先,能力为重。毕竟一个教师的道德修养的好坏会影响幼儿身心发展,一个优秀的老师也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幼儿的发展。
增加教师数量,提高教师待遇;为了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拥有优质的教学质量,幼儿园应该杜绝一个班一个老师的现象。教育部门加大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增加专业的教师数量,选择幼教专业出身的优秀老师,让他们接受专业培训,让农村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都有足够的教师和保教人员。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园保教合一,才能让孩子接受到好的教育,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改善幼儿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就是从本质上解决农村学前教育教资匮乏的问题。发展幼教,先关注幼师待遇,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农村幼师群体,让每个幼儿园都有优秀的、合格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只有解决幼师的待遇工资,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才会让更多的幼儿教师心甘情愿的为幼教事业做出奉献。
六、对贫困地区家长做好全面的思想工作
贫困地区农村孩子的家长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他们并不了解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而为了让他们了解学前教育,就必须对它们做好全面性的思想工作。
要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孩子家长多做好工作,最好能和他们面对面的交谈,说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做思想工作的人应该表达得通俗易懂。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对于许多专业术语以及相关部门文件更是一无所知,这就对做思想工作的人员要求相对苛刻,尤其对祖辈的思想工作,一定更要做得透彻。但不管怎样,也要让他们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3到6岁的孩子的模仿能力也比较强,就需要告知家长谨言慎行。要让孩子家长真正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性,首先就应该从孩子父母开始入手,做好最全面的思想工作。也为孩子以后接受义务教育,甚至在社会中的生存做贡献。对家长做好思想工作也是解决农村幼儿园的入学率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