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被看做幼儿日常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成长是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关键原则。不仅如此,这也是学龄前儿童区别于其他年龄儿童的明显标志。角色游戏是一种演绎类的展现生活情景的游戏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游戏类型。游戏的物质基础是游戏材料,推动着角色游戏的开展。在游戏中,游戏材料的种类、数量、高低结构、动态性等因素都对角色游戏的价值产生了一定影响,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因素让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是值得深入探析的。“角色扮演”是幼儿角色游戏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幼儿自主地表现和抒发自身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意识和感情、想法与心愿的一种象征性游戏活动。游戏材料为角色的形成提供了标志性,如白大褂、听诊器代表了医生,吹风机、染发膏象征着理发师。同时,为角色的扮演提供了可操作性,幼儿只有通过对游戏材料的具体使用,才能真正体验角色工作生活,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在角色游戏过程中,游戏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游戏材料的种类、材质、功能等方面都会对角色游戏产生不同的影响。本人对此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根据幼儿已有知识经验选择来源广泛的游戏材料
根据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不难看出游戏材料的选择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角色游戏中的材料选择使用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幼儿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有一定知识经验的游戏材料。幼儿对游戏材料有一定的认知,在角色游戏的进行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增添更为真实的生活体验。同时也能让别的没有类似体验的幼儿进行模仿,也获得有关的生活体验。
同时,游戏材料不仅可以是幼儿园购置的成品游戏材料,也可以利用各种能够使用的资源。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有很多,例如纸盒、冰棍棒、不穿的衣服布料等等。这些物品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可以发挥不小的作用。纸盒可以当做电视机、坦克。绿色的衣服布料可以缝制成小黄瓜,橙色的可以缝制成南瓜,这些都可以放进幼儿的角色游戏中。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提供不同结构的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学习知识技能,还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结构层次低的材料相对功能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想象当做是别的材料,在游戏的各个环节可以循环使用,并承担着各异的角色和功能。
1、小班以表征性游戏材料为主,适当投放半成品游戏材料
小班角色游戏中应多投放表征性游戏材料,例如烧烤店里逼真的串串,医院里逼真的仪器等等。这类游戏材料本身包含着一定的概念知识或游戏的规则,可以帮助小班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有目的的训练小班幼儿的某项技能或获得与游戏材料有关的概念、内容等。在小班角色游戏《魔法城堡》的游戏中,由于魔法棒的使用,使幼儿更加投入魔法仙子的游戏之中,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水平更高。
2、中、大班以半成品游戏材料为主,尽量少的使用表征性游戏材料
中、大班角色游戏可适当减少表征性材料的投放,尽可能多使用结构层次较低的半成品材料。这类游戏材料多来源于生活,如木棍、纸盒、皮球等等,为幼儿留下的个人想象的空间较大,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想象和发散性思维。中、大班的幼儿想象发展较快,半成品材料的用途广泛、用法多样,让幼儿能体验到一种材料多种玩法的新奇,并从中发展想象力,获得愉悦的心情。而成品玩具由于玩法固定,中、大班的幼儿已经不能满足于仅仅玩一件材料的一种玩法。在大班《我是小医生》的角色游戏活动中,投放一支小木棒,在医生看病的时候充当了温度计,在治疗期间又发挥着针管的作用。
三、根据幼儿兴趣与需要选择游戏材料
游戏的物质根本是游戏材料,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以及直接参与者,他们有选择材料的权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应当遵从于幼儿的意见和想法来挑选游戏材料。
1、幼儿的性别差异决定了兴趣爱好的不同
幼儿的性别差异决定了兴趣爱好的不同。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使用过程中。男生多的角色游戏比如坦克大战,就应该投放一些建构类的材料,可以自己搭建坦克;女生多的角色游戏比如小小美甲师就应该投放美甲机、指甲油等相关行业需求的材料。
2、幼儿的个性特征也体现出兴趣爱好上的差异
幼儿的个性特征也体现出兴趣爱好上的差异。有些幼儿对于画画特别有天赋,在《魔法屋》的游戏中,就应投放一些美术用品,让这部分幼儿扮演魔法师,将当地村民不喜欢的物品进行美化改造,让村民可以循环使用,同时还发展了幼儿废物再利用的意识。有些幼儿对于搭配有自己的见解,在《服装设计师》的游戏过程中,投放美工区制作的服装和饰品,让这部分幼儿充当服装设计师,对其他幼儿制作的服装进行搭配修饰,让模特穿上走秀。
同时,可以根据幼儿喜爱的动画角色和内容情节投放材料,比如女生喜欢的巴拉拉魔棒和男生喜欢的奥特蛋等等。这些都遵从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将游戏材料的价值发挥的更大更充分。
四、根据情节发展投放适量游戏材料
1、及时投放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的适时投放不仅丰富游戏情节更能推进游戏深入展开。让幼儿不会因为游戏单一而失去兴趣也不会因为规则复杂而没有兴趣。
(1)在角色游戏出现新契机时投放新的材料
虽然游戏材料的过程环节一般是由教师在一开始设计的,但是经常会出现不按照剧本发展的情况。当出现这样的状况时,教师应当随机应变,发现新的契机,投放新的材料让游戏可以继续进行。在《美发店》的角色游戏活动中,东东因为每次和妈妈去理发店做头发都会叫一杯咖啡,所以在扮演顾客的过程中,他同样要求要一杯咖啡。可是在原定的游戏计划中并没有做咖啡一方面的设定。随机,教师决定在美发店设咖啡角,并设两名制作咖啡的角色。后来其他的顾客纷纷要求要咖啡,需要等待的顾客也会去咖啡角坐坐。因为教师抓住了游戏中的新契机,游戏变得更加丰富。
(2)在角色游戏一个环节即将结束时投放新的材料
当角色游戏不止一个环节并逐层递进时,教师应当在一个环节即将结束时投放新的游戏材料并宣布新的游戏规则,让幼儿能够在游戏的不断深入中建构一定的知识结构。同时不会因为游戏的时间长而失去兴趣。
2、适量投放游戏材料
不能盲目的将所有有关的游戏材料都选择运用,不仅幼儿兴趣不高,游戏材料的运用量也很少,浪费资源。当然,也不能将游戏材料投入的过少,不能满足参与游戏的幼儿,幼儿会出现争抢的现象,提高了意外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游戏的价值意义也不能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