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幼儿园课程建设尤为重要。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身心发展特征不同,衔接课程问题的有力落实,有助于幼儿未来发展和幼小衔接课程建设。对此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现状问题
1、园领导与教师对幼小衔接课程理念理解不一致
从幼儿园教师和领导对于课程理念的认知情况可以看出,幼儿园大班教师对于课程理解概念不一致,其中认为课程就是教学活动和日常所有活动的人数为大多数,这样就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偏颇,持课程就是‘教学活动’理念的教师易让课程偏向知识性认知,从而导致实施过程中忽视情感熏陶与生活习惯的培养,背离课程改革整体趋势。教师和教师之间存在不同的教育理念,园领导与教师之间的课程理念也是存在着一些差异,能够看出整个园课程建设的不完善性。
2、园领导与教师对幼小衔接课程目标认识侧重不同
由于知识、能力的不同,课程理念的偏差,课程目标设置也会不同。园领导则选择的是整体宏观层面,从上可以看出园领导和教师课程理念也是不同。主要就会使得目标落实方面相脱离
3、教师在幼小衔接课程内容的理解不深
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课程建设方面依靠各方资源,但是对于社区、家长方面资源利用不足,对于网络、专家讲座、幼儿园机构方面持相等利用观点。上面三个问题均得出结论:教师在课程认识方面存在偏差。
4、幼儿园园所课程建设不完整
课程实施过程是幼小衔接课程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在课程设置方面具有良好的理念和计划,但是幼小衔接课程建设问题却层出不穷,除了课程建设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外,还与幼儿园建设方面密切相关。
5、 园所鼓励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程度实质性低
由于家长知识能力的欠缺,其所作的工作是根据教师的意愿进行,只是变成了选择园所教材的执行者, 其真正的家长社区资源利用不足,造成资源的浪费。
6、园所课程管理模式建设欠缺
在幼小衔接课程设置阶段后,对幼小衔接的课程内容、方法进行评价是检验和调整课程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园所只是针对目标模式进行检验,忽视了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和感受,对于后续稳定工作也只是操之过急,只是进行表面工作,并没
二、幼小衔接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课程建设的思想意识薄弱
1、幼儿园方面,教师课程建设意识和能力薄弱,使得会产生不正确的教学方式,比如知识的灌输,忽视情感能力的培养等。
2、家长方面,大多数家长都会抱着一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对待幼小衔接课程,认为其教育不应输在起跑线上,常常会拿几岁孩子认识多少个生字和会背多少古诗开始攀比,家长会要求教师园里加设多少内容的需求,教师也会夹在两层关系中不得前进一些步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于幼儿园课程建设带来阻碍。
3、社会方面,由于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强,一些非公办幼儿园也需要加入到这些行业中,这主要在于社会教育意识的不足导致。
(二)课程体系要素缺乏整合
1、课程的设计 从科学的教学观念、儿童发展特点方面研究。只有在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开展才会有效。
2、课程内容方面
实现课程设计目标的重要交点和媒介,需要课程内容的支撑。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决定了幼儿发展目标。教师选择教什么内容并适合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发展。课程内容、教材来源等方面的选择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学内容与小学学习内容相似,不顾儿童身心发展与年龄特征,超越了发展要求,盲目增加难度。这主要在于幼儿园与小学各自为政,沟通较少。园本课程开发较少,教师对教材的依赖较强。
3、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落后,偏重知识性认知等问题,较少使用游戏教学,此外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够这些易出现“小学化倾向”。
4、课程建设后期缺乏评估和调整
幼小衔接课程建设工作不但需要前期设计,还需要后期改进、反思。因此建立课程自评机制、他人阶段性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关键。但在大班课程设置中往往会看到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幼儿自我评价的过程,只是注重目标的完成,忽视过程的获得以及学习兴趣这种问题,由此可见课程的评估和调整的重要性。
(三)国家缺少有关幼小衔接课程的政策法规
近年来国家已经关注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纲要》、《指南》中对于各个年龄阶段发展要求也做了相关要求,但是课程如何衔接,怎样衔接等问题仍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造成幼儿园虽然思想上重视,但在实践中仍然有问题,就比如幼儿园大班禁止开设英语课程,禁止小学化倾向,教育部的规定就如一场风,根源还是没有彻底改变。
三、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的建议
(一)教师自身加强思想建设,促进社会各方参与课程建设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教师的学习建设意识需要持续前进,在与专家领导的思想会晤中不断改进教学,使教学思想、理念、方法等方面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提高自身思想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对于家长可以给予更多建议,防止盲目模仿和滥用。社会中不断普及正确育儿思想本园课程和市场的有机结合,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完全不顾市场需求。园领,市场竞争是幼小衔接走向“小学化倾向”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幼儿园应该注意导应该寻找本园的优势有效宣传,还能够进一步发展本园课程的不足之处,思想建设的加强需要各方不断努力。
(二)幼儿园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
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充分理解,就会全力以赴地投入课程建设行列中。促进教师和园领导的交流和沟通会促进课程多元主体共同发展。教师和领导缺乏思想上的深度交流。在幼儿园中,应该加强幼儿园领导和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使对方能比较敏锐地感受到对方的思想,在交流中加深教师的理解和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除了园里的定期培训外,还应充分考虑教师自身发展意愿,如上专家网络课程进修自修等,同时注重在教师技能大赛中相互交流与提高。
(三) 整合课程体系要素,进行园本课程体系建设
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是园领导完善自我的必经之路。他需要能够在整体上做到俯瞰全局的能力。在课程目标方面,明确课程目标,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明确两阶段的含义与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去促进衔接期儿童的发展。这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教师自己也该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知识储备,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与成长,注重教材本身内容的挖掘。在课程实施,丰富教学手段,全面整合课程资源。在课程评价方面拓宽评价方式,注重幼儿主体性评价,关注幼儿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