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工作目前受到广泛关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对儿童各方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幼儿园与小学应该互帮互助,促进学校与家庭的良好沟通;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依照儿童发展规律特点,使幼小衔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对此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幼儿园教师没有树立准确的幼小衔接概念
幼儿园教师是儿童成长路上一颗重要的指明灯,她们只有拥有准确的方向,才能引导儿童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即是教师应该具备准确的关于幼小衔接的概念。
1、角色定位不准
部分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小衔接工作仅仅是让儿童进入小学前在知识上做好充足准备。教师简单地根据小学的课程教法和班级制度对儿童进行教学和管理,几乎不去了解儿童这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依照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或者是跟着“大众趋势”,不考虑儿童的心智是否能接受自己给他们的知识。
2、关注点出现偏离
儿童在入学前拥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轻松、更有信心这一观点。在衔接阶段,教师的关注点没有落在过渡时期儿童的全面发展上,大部分都停留在知识上的连接和社会规范对儿童的要求。
(二)学校缺乏系统科学的安排
1、学校层面的幼小衔接工作注重形式
学校方面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比较宏观,并没有真正在教育的实践中和具体的实施上得到落实。
2、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
儿童是幼小衔接工作中最主要的参与者,教师对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有了正确的认识,会有助于找到恰当的方式帮助儿童顺利过渡。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是减小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差距最有效的办法。
3、家校沟通效果不佳
在家校的沟通中,学校关注点主要是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情况,对于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校外的表现情况没有重视。
(三)家长理念陈旧落后
有的家长认为教师应该承担全部的幼小衔接工作,和自己几乎没有关系。这些理念致使幼小衔接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二、幼小衔接工作中问题解决的建议
(一)幼小衔接工作要做到全面而系统
所谓全面而系统就是要从方方面面、各个角度去思量,找到与儿童发展相吻合的教育。儿童就好似一张白纸,教育就好似一只画笔,只有好的画笔才能画出一幅幅优秀的作品。
1、幼儿园和小学准确定位,做到张弛有度
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都没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对外沟通方式,也没有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更没有明白张弛有度的做各种工作。所以幼儿园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小学也要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和自己有关。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们要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把课堂教学改变成区域、游戏、领域教学。在幼儿园里,区域教学日趋流行,有益智区、表演区、阅读区等等,教师要利用这些区域进行教学;
2、加强多种因素之间的联系
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因素。大部分儿童从3 岁左右进入幼儿园接受长达3年的教育,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和儿童成长水平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幼儿园给儿童施以何种教育,儿童就会出现对应的成长。幼儿园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哪种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让他们提高各个方面的成长,让他们进入小学之后尽可能减少不适应情况的发生,让家长安心,让小学教师放心。
小学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因素,儿童进入小学之后,接受的就是小学教育,接触的就是小学生活。首先,小学应该提前做好了解儿童、熟悉儿童的准备工作,知道这个年纪的生长特点,做出相应的教学安排。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儿童:比如给儿童之前所在幼儿园教师打电话,了解儿童的情况;对儿童进行家访,找到儿童的监护人,知道儿童的家境;创造机会和儿童相处,消除儿童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其次,小学要制定科学的小学初制度,减小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坡度”。司老师在访谈中告诉我,“她在开学的阶段,会根据学校的安排,依照儿童的特点,备课时把教育内容和游戏联系起来,尽可能让儿童在学习时兴趣满满,不感到枯燥乏味,又能较好的吸收”。最后,小学要主动联系幼儿园,安排相关人员和大班教师商量怎样做好之后的衔接工作,让儿童“零困难”入学。教师要积极接待来小学参观的儿童,增加儿童对小学的认识,并对小学教师、同学、环境产生亲切感,在心理上向往小学生活。
3、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
良好的学习品质,可以给儿童提供继续学习的动力,让他们真正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本研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良好的注意力是有效学习的前提。进入小学之后,学习任务对儿童注意力的时间和稳定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儿童年龄阶段的特点,有计划的提高儿童的注意力;任务定向与完成,既指儿童具有明确的任务意识,又指儿童明确任务应该由个人独立完成。
(二)加强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
幼儿园里大部分教师都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他们可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英语专业等,非常缺乏了解儿童的特点。小学一般都分科目教学,教师把重要精力都放在了自己所教授的科目,研究科目的特色,很少去探索儿童的规律。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的这种脱节现象导致儿童不能顺利进入小学。所以此阶段的教师,政府或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做;然后是提升专业能力,教师根据儿童的特征,改变教学方法,减少机械式的教学,帮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三)促进家校的良好沟通
1、重视家长的作用
每个家长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人际关系都对孩子造成关键影响。家长受教育程度决定着家长的思想高度,一般而言,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更容易接受幼小衔接所开展的工作;家长的社会地位决定着家长的眼界范围,生活在社会高层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尤为重视,生活在社会中层的家长对教育比较重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持可有可无的态度,依实际情况定;家长的人际关系决定着家长的教育方向,人人都有从众心理,特别是自己经常出入的交际圈,家长也不可避免的有这种心理。要综合考虑这些外在因素,重视家长的作用,和家长一同携手为创造儿童更美好的明天做出努力。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技术也飞速发展,便捷的沟通方法也随之产生。家校沟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它不会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也不会产生任何沟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