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一门生活艺术,我们经常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对于幼儿而言,音乐同样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幼儿期是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生命进程的第一个加速期,这一时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顺序性、连续性、阶段性等特点。紧紧把握住这一关键节点,对个体进行适当的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音乐才能发展,同时发展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力和记忆力。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对幼儿音乐欣赏能力培养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1、将倾听音乐视为欣赏音乐的前提
欣赏音乐必须以“倾听”为根基。“倾听”是一种有意注意。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听力的关键期,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及时抓住这个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听力训练,培养幼儿的“会听”、“乐听”。
2、让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音乐
(1)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s
幼儿常常会用语言形容自己看到、听到、触摸到的事物。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征,鼓励幼儿用语言去描述所听到的音乐。如形容摇篮曲时可以用安静、舒缓等词语,形容进行曲时可以用激昂、铿锵有力等词语。随着词汇量的日益增加,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描述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2)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在听到某段乐曲时,幼儿往往会不由自主的扭动身体。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引导。如:在欣赏《大王叫我来巡山》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中“我”的多种活动状态,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3)用表情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鼓励幼儿在听到音乐时用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大胆表演,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二、加大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力度
1、提高教师鉴赏音乐的能力
幼儿教师需要有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这些知识是教师鉴赏和评价音乐作品的基础,是有效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根本保障。教师只有具备敏锐的鉴赏、评价和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才能很好的设计和组织音乐欣赏活动,从而真正高效的达到欣赏活动的目标。
2、突出幼儿音乐欣赏能力培养中幼儿的主体作用
音乐欣赏活动中以幼儿为主。在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幼儿的这种特征,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幼儿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可以用肢体动作和音乐结合的方法使幼儿产生学习兴趣,进而主动融入到动作的编排、表演中,用音乐来抒发情感。
3、音乐素材的选取要适当
音乐素材的选取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和注重幼儿的兴趣,乐曲要节奏鲜明、有一定故事内容情节。
4、音乐欣赏活动应当与幼儿整体素质提高相结合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是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更多的是健全幼儿的人格。音乐欣赏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多方面和谐发展。
三、家长的音乐教育理念需要转变
1、重视幼儿的早期音乐教育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早期学习就像小孩学习母语一样,将音乐学习当作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他通过对幼儿十多年的研究指导,发现人们常说的“超常儿童”是在7岁之前能够将才能显现出来的。而如果我们对正常儿童指导有方,正常儿童是完全可以成为那种大家羡慕不已的“超常儿童”。“就像初生的婴儿在学说话时一样,大人们总是会重复的让幼儿倾听、练习,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后,幼儿便可以简短地发音,音乐教育也是完全可以这样的。”因而作为准妈妈们,在怀孕期间就要对孩子实施胎教,如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等。幼儿在接触外部环境时,对事物会充满好奇和疑问,产生浓厚好的兴趣。家长这时应该积极的去引导,而不应随便去压制。
2、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情境
(1)为幼儿提供充分想象、主动创造的空间
音乐欣赏活动的目的让幼儿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教育的本质重在让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不应该以“填鸭式”的方式去给幼儿灌输音乐教育。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在幼儿做出某一行为时,教师千万不要以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要求幼儿,而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想象和主动去探索、创造。让幼儿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张扬个性。
(2)鼓励幼儿自主创编动作和游戏
音乐欣赏活动不只是单调的倾听,而是将语言、舞蹈、游戏结合的整体。事实上,语言、舞蹈、游戏是孩子们最自然的情感流露方式。如果教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独特理解,边听音乐边想象画面,进而创编动作、自主游戏,这样会有利于幼儿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能力。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
在音乐欣赏中教师为了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会设置很多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到布置游戏场地与制作道具中,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学习者。
四、为幼儿创设适宜的音乐环境
1、实现音乐教学活动的常态化
幼儿不像成人一样,有着一定的自律能力。幼儿会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诱惑,从而放弃自己的音乐练习。所以,教师要抓住“幼儿期”这一关键期,需要对幼儿进行某个行为的长时间培养。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不用刻意的去要求幼儿,而是将音乐欣赏渗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建立起音乐学习的习惯,达到音乐教学常态化。
2、加强音乐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在不断的摸索中,教育的改革有了新的成果,相应的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与之对应的教育设备也需要更新。增加必备的音乐设备,例如钢琴、电子琴、音响、串铃等;配置质量较高的音响,在日间常规活动中潜移默化进行渗透式音乐教学。
结束语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个体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和临界期。跳动的音符、优美的旋律、动听的乐曲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是幼儿情感真实流露的最佳渠道。但由于这一阶段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少、抽象思维能力差、生活经验欠缺等因素,导致音乐欣赏活动很难有效开展,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难以有效提高。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选取有助于幼儿发展的音乐作品,在教学中寻找多种适合幼儿欣赏音乐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结合幼儿不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给予幼儿细致耐心的引导与讲解。引导幼儿在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去真正的享受音乐,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美”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丰富他们的情绪情感,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此外,家长应该转变音乐教育理念,重视幼儿的早期音乐教育,创设适宜的情境、宽松的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