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作为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对幼儿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游戏形态,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有区别于其他游戏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对角色游戏的规范指导可以使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有效的指导策略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清楚认识到角色游戏的内涵,明确角色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了解角色游戏的结构,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对角色游戏的认识。同时教师应加强对角色游戏价值的认同感,将它充分应用进教育中去。角色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思维、创造力方面,此外还助于儿童学习交往技能,建立好的同伴关系。
在对角色游戏正确认识的同时,有必要对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全面的熟悉和了解。皮亚杰提出的思维发展阶段中的感觉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都是幼儿期孩子所具有的思维特性。而人身心发展规律本身也具备顺序性和阶段性。教师应该在不同的幼儿面前,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游戏指导。同时也要注重游戏中幼儿的特别指导。
教师只有对角色游戏理论知识充分了解了之后并且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一定认识以后,结合实际才能做出正确的指导。
游戏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但并不是指把游戏交给幼儿自己去玩,教师便可以袖手旁观了。而是指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即关注幼儿围绕幼儿提供利于幼儿发展的指导。师的随意干预以及凭自己的主观臆测控制游戏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老师不能将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游戏,更不能在幼儿游戏中进行武断干预。
二、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
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尤其是大班的孩子,他们对游戏的要求会更高。一般的角色游戏或是曾经玩过的角色游戏已经不能再吸引他们参与。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带动幼儿一起进行环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所以无论是出于吸引幼儿的参与度还是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幼儿教师都应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努力创设出具有安全性,整洁美观又充满童趣的游戏环境,并随着幼儿的需要不断调整创新游戏主题,促进幼儿的发展。
游戏材料是角色游戏的基础,幼儿园应提供丰富适宜的各类材料供幼儿开展游戏。例如小班一般需要高仿真,数量全的游戏材料,可以投放种类不是很多,但每一种都有足够的数量供小孩玩耍。中大班方面,则可以投放一些半成品,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如餐厅主题的游戏,就可以让幼儿用橡皮泥制成各种蔬菜水果,当做餐厅的食物供顾客品尝。这样一来既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可以丰富材料的种类。
角色游戏的准备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准备,也包括幼儿精神上的准备即经验准备。角色游戏的特点之一是社会性。所谓的社会性正是幼儿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在游戏时为他们自己加工所用,再以角色的形式展现出来。幼儿的生活经验一般来自家庭和幼儿园,并利用媒体电视,读书等方式加以拓宽,角色游戏要求幼儿利用自身的方式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再创造,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幼儿的经验越多,角色形象就会越饱满。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应该鼓励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多多观察,平时多在生活中丰富他们的经验,为角色游戏的开展积累一定的素材。
三、准确定位、合理指导
游戏是儿童的内在需要,只有幼儿自己主动选择的游戏,他们才全心全意的投入,从而,游戏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幼儿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启发,并鼓励他们自主提出并确定游戏主题。
通常小班幼儿玩的角色游戏只是简单的模仿,自己并不会确立主题并围绕它开展游戏。教师应该主动进行引导,并帮助确立主题。对于中大班幼儿应该进一步鼓励他们自主确立主题,可以让他们自行讨论。对于提出的部分不太恰当难以开展的主题内容,教师应该用转移,商量,建议的办法扭转,不能直接否决,以免伤害到幼儿的积极性。教师也可向幼儿提供建议,但整体还是应以幼儿意愿为主。
角色游戏的核心就在于角色扮演,而有谁来演什么角色往往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大家一般都只愿意扮演自己感兴趣的角色。但由于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局限,往往会把个人的意愿放在首位,而不会很好的分配角色,有时还会由于一个大家都喜欢的角色而出现争执,为了保证游戏顺利开展,教师应教会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如何进行角色分配的办法。小班幼儿对角色的认识还不是很明显,有时在游戏中会忘了自己的角色,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一旁提醒指导;中班孩子可以教会他们一些办法,比如,使用轮流制或猜拳的办法,决定由谁来扮演什么角色;大班的孩子要注意引导幼儿互相谦让,不要因为一个角色发生争抢行为同时可以采取轮流制的办法确定角色。这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游戏能力,还可以帮助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身心发展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角色游戏中,小班孩子主要以模仿为主,中大班孩子主要以创造为主,教师在面对不同班级的孩子时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
小班孩子的特点是处于平行游戏的高峰期,离不开高仿真的玩具,游戏内容多以反复操作材料为主。与同伴交流较少,多数以模仿成人的动作为主。鉴于小班幼儿的特点,如何使用游戏材料为老师的指导重点。教师应根据游戏特点提供高仿真数量多的游戏材料,避免因相互模仿争抢游戏材料,并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游戏,引导幼儿,让幼儿学会进行自我管理。
中班幼儿在角色认识上开始有显著的变化,处于联合游戏阶段。逐渐能按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角色,安排情节,而且兴趣在于角色分配上,喜欢集体游戏。因此中班幼儿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良好的解决游戏过程中的冲突行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性变化性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自主确立游戏主题;细心查看并分析幼儿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并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游戏指导;在游戏中还要重视指导幼儿学会社会规则和交往技能,提升社会性水平,并逐步学会独立的处理问题。
大班孩子随着生活经验、游戏经验的逐渐增多,已经能较好的进行角色游戏,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和班上的小朋友共同进行游戏,也能依照自身的想法确定游戏主题,解决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独立解决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一起创设游戏环境,可以更多的使用言语指导,锻炼他们的自主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四、规范角色游戏的结束工作
在结束游戏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前提醒幼儿游戏要结束了,让幼儿有准备时间;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幼儿当时的兴致,选择恰当的时间点;三是注意结束的方式,要有完整性,一般还是以游戏中的情节自然结束较好。例如在角色游戏结束的前五分钟播放轻音乐告知游戏要结束了,或者参与游戏因势利导以游戏者的身份巧妙结束游戏。
结束游戏以后,引导幼儿一起进行收拾整理材料和场地,这本来也是游戏结束的一个环节,而且还可以锻培养儿独立性,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针对小班的幼儿,要培养他们对游戏环境的整理意识,中班幼儿则要锻炼他们整理环境的能力,而大班幼儿要培养他们独立整理游戏环境的能力。教师在这其中,可以给与适当的帮助和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