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幼儿学前教育在中国是一个朝阳的行业。孩子的初级教育不仅得到家长的重视,也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因为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在不断发掘它的潜力,国家的教育机构对于学前幼儿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系统。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当中,为幼儿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各种否教育当中,影响幼儿日后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幼儿的成长同样重要。
为什么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人类最大的残疾是心灵的残疾,教育不仅仅是文化上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用中国传统语言来说,就是要唤醒人类的良知,这才是道德教育的全部含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
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道德品质的构成包括孝敬父母,勤劳节俭 尊敬师长,团结和睦 立志勤学,谦虚礼让 律己宽人,公正无私。 学前教育不仅为学龄前幼儿提供基础教育,更是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也是国家的富强、社会的繁荣所需要依托的重要支撑。幼儿如何在将来能够学有所用,无论是为社会还是自身,都是自身社会价值的体现,也是幼儿将来步入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人的社会价值体现不仅表现在学识方面,同时,一个人是否有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的情怀,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等,都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标准。
所以,如何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幼儿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尤为重要。
幼儿的某些特质70%是在家庭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家庭的情况对幼儿也是有影响的,例如,有的幼儿比较内向胆子小,或是焦虑不安等等,是由于家人给予幼儿的关爱耐心不够,导致幼儿出现某些个性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社会的一些因素影响幼儿的行为甚至道德品质。幼儿在能够接触到的家人以外的一些人或环境,如亲戚朋友,时常幼儿随父母参加的一些公关场合或人际关系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首先我们在教育上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如何实施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起。
家庭的教育对于幼儿品德教育的影响。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家长的言行影响着幼儿思想的初步形成,家长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言行与对待问题的态度,都是影响幼儿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父母的善良、宽容、积极乐观、同情心、公正、民主的德行以及整洁、勤劳、节俭的习惯,都会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这些德行和习惯无论多么微小,都会永远保留在孩子的记忆中。这些美好的德行和习惯,不仅影响了父母自己的人生,也正在造就着孩子的人生。如果作为家长能以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高尚的品格,给幼儿以耳濡目染,幼儿日后的发展也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也会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反之,如果,幼儿家长的状态是消极的,经常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这种负面的情绪也会带给幼儿,幼儿的心理首先受到影响,心理的不健康很难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家长在幼儿面前要树立正确的榜样,自身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给予积极的、正能量的影响。这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对幼儿一生发展所必备的教育根基。
幼儿周围社会环境对形成幼儿良好品德的影响。
幼儿在随父母生活的同时,也会接触到一些亲戚或是朋友。这些人的处世态度与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一些影响。幼儿刚开始认识社会,正处在模仿阶段,幼儿周围的一些人与环境的状态,都是幼儿学习与认识的机会,所以,我们关注幼儿的同时,也要关注幼儿所接触的环境与人。古代有孟母三迁,为了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能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所以,家长也要关注幼儿在接触外界的环境,是否是健康人群,幼儿游戏的人文环境是否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如果有一些负面的语言或行为,应让幼儿远离这种环境。
幼儿园的教育影响。
3-10岁是幼儿道德形成的关键期,此时,他们对道德的认识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现象,逐步向比较深入的本质转化。而在这一时期,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以成人的认可为标准的。也就是说,如果成人称赞他们的行为,那他们以后还会表现出更多的类似行为,用及时、具体的认可去激发孩子表现出高尚行为的积极性。
例如:当孩子把地扫干净了,老师不要只是说:“你是个好孩子!”而应该对他说:“有你的帮忙,我感觉轻松多了,谢谢你!” 当孩子把捡到的玩具还给别的小朋友时,老师可以这样对他说:“你把玩具还给了那位小朋友,他一定会感到特别高兴,说不定你们俩还会因此而成为好朋友呢!” 从老师这些真诚的语言中,如“有你的帮忙,我感觉轻松多了”、“那个小朋友会因为你的行为而高兴”等,他们不仅能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而且还能感觉到老师已经把他们当成“小大人”了。所以,老师的这种认可极大程度地调动了他们表现出高尚行为的积极性,从而这些高尚的行为内化为他们的一种品质。老师或是家长要及时鼓励肯定幼儿一些好的行为,使幼儿逐渐知道正确行为的标准,让幼儿更加愿意主动去做这些事情,但如果成人对他们的行为不闻不问,那他们将来表现出类似行为的积极性便会大受打击。所以,要想使孩子拥有高尚的品德,我们一定要为孩子的高尚行为进行认可。
因此,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我们要从多方面关注幼儿,从多方面培养幼儿,在幼儿思想意识形成的初期,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创设健康和谐的环境及人际关系,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使每一名幼儿都能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日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