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评价的重要理论之一指出“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通过在幼儿园的观察发现,其中存在严重的问题,那便是“机械式”的评价方式。在教师观念里,课堂上教师为了继续进行自己的某个课程,完成课程目标,在对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或者回答均是给予表扬或赞赏,即使他们的问题或答案是没有依据的错误的。因为教师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评价观,所以没有真正在教学中践行评价的真正目的和作用。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经常采用表扬的方式鼓励幼儿,然而在真正的实施中却不得不使用批评的方式去教育幼儿。目前现有的研究较多是基于如何表扬幼儿的层面,对表扬进行深入探究,亦或研究批评幼儿应该掌握的方法等,较少将肯定评价和否定评价这两种教育方式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优化出在教学中怎样将两种教育方式合理运用到实践中。
一、教师对幼儿评价时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时,它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表扬和批评作为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评价方式都不应该偏离其最终目的。
有些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批评时却并没有重视这一点。比如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发泄到幼儿身上,或只“批”不“评”,忽视批评的教育意义和目的。
2.客观性原则
教师在评价幼儿某一失范行为时,不管是通过表扬还是批评的手段都应该在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情况下进行教育,把握事情的客观性,这样才能在做出判断时具有针对性。
我们提倡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表扬或者批评的对象不应该针对幼儿自身,而是应该就事情的情况进行判断说明。如“你真笨,这点事情都做不好!”这样直指幼儿本身去判定事情的对错显然是不可取的,如果将评价话语改为“你做这件事情的方法是不是有点问题?”针对事情本身去教育幼儿,这样既能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会打击到幼儿做事情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提倡的批评幼儿的方法应该是针对做事情的过程进行批评,也就是所说的“对事不对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一书中有提到批评时应坚持基本的原则有:1)尊重幼儿2)客观公正3)全体一致4)先扬后抑5)就事论事。
3、全面性原则
不管是哪件事情或者在哪种情况下发生,对于事物本身我们总是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等。教师在认识事情的多方面影响因素后再去对幼儿的一些行为进行评价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二、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
教师要有科学合理的评价观。讲求科学、合理,就是要注重评价的效果显示,在对幼儿进行表扬或者批评后的跟进调查,幼儿是否通过教师的评价而改掉了某种不好的习惯,是否能够比以前更加追求进步优秀等等。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在评价时做到正确恰当。
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古代开始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因为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情况不同,水平有高有低,性格差异明显。一个娇生惯养的幼儿到了幼儿园,犯错误的时候教师总是一味的包庇原谅,一点小事便大肆表扬,那么这位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方式就是错误的,这样的方式只会助长其坏习惯,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了解了每位幼儿的性格特征后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
方法多样性。不管做什么事情具备多种多样的方法总是好的,这样在遇到不同情境时才能从容应对,不至于对幼儿犯得错误置之不理,无从下手。
重视过程性评价。即评价幼儿时做到“对事不对人”。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该如此。“你真聪明!”不如“你这件事做的真漂亮!”,“你真蠢”不如“你这件事做的有些问题!”等等。
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言语表达是最最直接的方式,把握说话的艺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三、重视评价对象自身的因素
《儿童权利公约》中第一十二条做出来明确的规定:“缔约国应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以适当的看待。”16也就是说当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到幼儿的自我评价以及幼儿间的互评,教师应把握一种节奏,在适当的时候让幼儿自主表达,这样会对他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随后教师进行的各种方式的评价。
3-6岁的幼儿在各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们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然后根据其阶段特征进行区别对待,也就是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以表扬为例,对年龄小、性格懦弱的幼儿应该多使用激励性的表扬,多肯定他们的优点长处,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而对于那些虚荣心强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表扬要慎重,有节制性,否则会助长他们的不良习惯,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部分教师在对幼儿的言行举止进行评价时容易掺杂自身的感情因素,这时不良的情绪等因素便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幼儿模仿能力非常强,有时教师进行语言评价时没有注意措辞,使用了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词汇,这些都会影响到幼儿,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教育评价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到的。教师的专业素养及自身的道德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效果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经验丰富,知识及道德水平高的教师所了解的方法比较全面和多样,不管是进行表扬还是批评,总是能够应对自如,因为有足够的方法去应对,而一些文化层次较低的教师墨守成规,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因此方法单一,效果不显著等等问题较为突出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要顺利且有效的进行就必须要打破师生交往的界限,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营造轻松、自由的一种交往氛围,使交往者达成共识。哈贝马斯提出了“理想话语情境”,它包括三方面的要求:首先,话语双方在具备平等的权利和地位的同时,任何一方都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也能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质疑、批评或反对;其次,交往活动中必须排除一切强制行为,对话双方要有充分表达自己愿望的权利,包括自己的情感和好恶,对不满要诉诸相互讨论而不是轻易的放弃讨论;最后,对话双方的讨论不应该设定时间限制,讨论的终止取决于对话双方是否达成了共识,对话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在合适的条件和时间下重新发起讨论。哈贝马斯的理想交往情境是完全开放的、自由的,因此在这种情境中能够使师幼间关系平等,更加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的各种方式的评价。
此外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也非常的必要。因为教师拥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教师教育观念紧跟时代更新,评价方法多样奏效,评价话语艺术性强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五、结束语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做出适当合理的评价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尽管幼儿教育现状不甚乐观,尤其是在教师如何评价幼儿上存在很多争议和分歧,但众多学者一直在不断的进行相关内容的研究,为教师在评价幼儿方面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