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调查结果中,联合用药的情况较为理想,不过存在部分病历更换抗菌药过于频繁的现象,易使抗菌药应用没有连续性,应当引起注意。
【18】
通过此次调查分析得知: 该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仍存在不少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是每个医师和药师应予关注的问题,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加强制度化管理、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教育, 充分重视现已发现的问题,并且及时地作出改进,进一步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水平,才能真正做好合理的用药。【19】
参考文献:【20】
[1]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
[2] 陈文光,章泽豹,蒋景华.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406~1409
[3] 徐晓刚,李光辉.抗感染药物在外科领域的预防性应用指南[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3):180~183
[4] 李文杰,李红梅.我院临床抗菌药不合理应用现象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1,1(2):105~107
[5] 史占军,张亚利,景宗森等.规范与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57~59
[6] 杨海霞.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1):39~40
[7] 张茂等.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检测,2005,2(5):1~3
【21】【22】
范文点评:
标题。作者选用“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作为范文命题和标题,符合文档范文的要求。文档范文选题要结合专业,联系实践。目前,抗生素存在滥用的趋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既是医务工作者应关心,也是卫生事业管理者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有明确的实践意义。作者的选题是合适的。更应肯定的是,作者参与了对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的实际工作,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
现在,一些学生在文档范文选题时,贪大,贪“新”,如:“上海医患矛盾现状”、“当前医务工作者思想现状的调查研究”等,涉及面宽,在短时间内很难深入研究和全面把握,也难写得出好文章来。这样的选题应该避免。
摘要。摘要需总结范文中的主要发现,提供尽可能多的原文内容和定性、定量信息。应包括研究目的、材料(对象)与方法、结果(列出主要数据)、结论。本文的摘要在格式上是符合要求的。
摘要的书写,应做如下改进:
① 目的的后半句改为:分析其使用合理率及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提出改进意见。② 材料与方法的描述应具体。此处的方法小节作如下修改更好:材料与方法:列表调查2006年1月~4月某院外科196例手术患者中111例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用药指征、品种、时间、用法用量及药敏等情况,统计分析并作出有关合理性的评价。
③ 结果主要是罗列调查分析所得数据,宜用陈述性语言,不用判断性语言。为此结果节改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56.63%。预防用药以头孢哌酮、 舒巴坦、头孢呋辛钠等新型广谱抗生素为主,用药持续时间平均大于6天。
④ 结论改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程度不合理性,使用指征过宽,起点过高,用药持续时间过长。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管理,及时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坚持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严格执行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章制度,手术后及时停药,是亟待落实的措施。
关键词应能提示范文主题内容特征。一般为3-8个词语。本文关键词符合要求。
范文前言部分说明范文命题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方法。此节的标点符号已由批注修改。最后一句可改为: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本文从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入手,抽取外科住院病史,采集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用药指征、品种、时间、用法用量及药敏等相关资料,列表登记,进行分析,作出评价,促使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更加合理。
为避免统计误差,资料应说明该院2006年1月- 4月共有多少手术病例(包括各科手术数比例);资料中196例是按怎样的规则抽取出来的?作者简单的使用“随机”这个术语是不正确的。
此句,应放在随后的“方法”段落中。此外,判断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还要依据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症状, 因此患者体温、切口情况等也应列入调查表。
“方法”涉及范文研究的设计。做到论证逻辑严密是设计的首要任务,同时也要考虑操作的可行性。范文写作的初学者在“方法”的构思上下功夫非常重要。
作者选择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2004年公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手术切口类型、给药时间,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的相关规定作为本文判定抗菌药物使用合理与否的标准,保证了评价的科学性,是非常可取的。
判定抗菌药物使用位次情况的标准不够清楚,是人次?天*人次?还是别的?在明确标准的情况下,表2可作如下修改:
使 用 的
抗菌药物 各 科 室 使 用 情 况 (天*人次,%)
普通外科 泌尿外科 胸外科 神经外科 骨外科 妇科 合 计
头孢哌酮/ 舒巴坦 120 (63.5)
氯唑西林钠
克林霉素
磷霉素
左氧氟沙星
依诺沙星
庆大霉素
青霉素钠
头孢拉定
头孢呋辛钠
头孢尼西钠
奈替米星
头孢噻肟
甲硝唑
合 计
现表中的数据是虚拟的。表格作修改后将定性数据转变成定量数据,提高了数据的可信度。作者使用三线表的表格格式是正确的。
表3应该在标出相对数(%)的同时列出绝对数(例)。因此,表标题后应列出(N,%)。
按作者原意推算,表3改成:
表3 111例不同类型手术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N,%)
切口类型 手术数 术前0.5~2小时内给药 手术时间≥3h /追加 24(/48)小时内停药 平均使用抗菌药物天数(天)
Ⅰ类切口 72(64.9) 55(49.5) 4(3.6)/0(0) 15(13.5) 8.4
Ⅱ类切口 37 (33.3) 22(19.8) 1(0.9)/0(0) 4(3.6) 8
Ⅲ类切口 2 (1.8) 1(0.9) 0(0)/ 0(0) 1(0.9) 3
合计 111(100) 78(70.3) 5(4.5)/ 0(0) 20(18.0) 8.2
但是否符合原始数据? 不能肯定。
作者未对合理性评价的统计数据列出绝对数(例)。根据与表3数据的匹配程度,术中和术后用药合理的判定,大概是指手术时间≥3h /追加和24(/48)小时内停药;但初次给药合理的判定与术前0.5~2小时内给药的数据并不一致,可能是部分术前、术中或当天给药的病例列入了“基本合理”栏内。
在“结果与分析”段落内,作者对预防用药是否合理给出了一些数据和初步的判断。但可以知道,作者对已掌握的资料还有进一步挖掘运用的可能,可以使分析更深入,结论更明晰。如:各科室I、II、III类切口所占的例数及比例、各科各类切口术后用药的平均天数、症状体征(包括切口情况)与用药的关系,都可以进一步分析和表述。此外,各科室、各类切口间用药种类、时间、合理率是否有统计学的差异?III类切口应是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最多、时间最长的,但本文平均用药天数仅为3天,除例数较少(2例)外,还有什么原因?这些都应加以报告。
在本组病例中,有证实这类现象的确切依据吗?
进一步的相关点评见【16】
惜在“结果与分析”段落中,没有具体的数据报告。
如果在“结果与分析”段落中,有症状体征(包括切口情况)与用药的关系、用药平均天数的具体数据报告,在此加以引证,该有多强的说服力啊!
这里,须再次强调两点。一、范文设计时,必须注意调查方法和内容的设计,不使遗漏有重要意义的数据的收集,而影响讨论及结论;二、讨论中要阐述的论点,不应是教科书、专著或其他人表述过的,而应是在自己的调查和研究中有充分数据证实的观点。不能用“有的”、“一些”、“部分”、“可能”等不确定的词汇来描述。本文在讨论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时,提出的一些观点在此前未列出自己的调查数据予以佐证,而这些数据是可以列出来的。范文写作,应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
这个基本原则是正确和必须强调的。而在3.1.1节中认为感染原因不明、病原微生物不清情况下,不应选用广谱抗生素的论断有违这里提到的基本原则。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在做病原检测的同时,就根据病人综合情况和不同疾病常见病原菌的估测,使用一、二代的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和扩散,这不应被认为是不合理的。作者在分析这类情况时,一定要用数据说话。参见【13】。
这里也要有明确的数据,可参见修改后的表二。
行文及格式要注意。本段讨论列了小标题:“3.1 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建议”,但未见3.2 讨论什么。可改为3.1 只讨论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3.2讨论建议。也可以在本段第一小节末“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后加上:现讨论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随后取消3.1
小标题,将3.1.1 改为3.1;将3.1.2 改为3.2,……依次类推。
此节讨论太笼统,未提出任何可操作的具体建议。该院的药事管理组织有无完善的必要?其工作计划和流程如何改进?对用药时间过长如何限制?各科室不合理用药的主要问题有什么差异?改进的主要措施各是什么?都可以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演绎推断出具体有效的管理措施来。
范文无论涉及什么命题,都不能仅是现象的罗列和总结,都应该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这是范文结论或讨论部分写作时必须要做到的。
参考文献应是作者阅读过的与范文命题密切相关的文献,引用的出处要标明页码。参考文献以近三年发表的为合适,一般不宜超过五年(经典文献不在此例)。本文参考文献格式与内容符合基本要求。正文中对参考文献的引用也作了标记,很好。
答辩专家评审意见称:
“本文调查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了解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合理。选题较好,选题目标明确,有实用意义,能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设计基本合理。
存在问题:1、摘要不能很好反映范文内容。2、实验资料没有很好的整理、分析与统计,因而得出的结论价值受限。3、讨论未根据实验结果逐步深入分析。”
【22】按我院文档范文评分标准,本篇范文最后成绩评为:7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