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兹海默患者的药学监护,从大方向而言,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改善,其中一方面就是医院方面。在治疗阿尔兹海默患者时,医院应当尽可能的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知识普及,让家属意识到药学监护的必要性,从而愿意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众所周知,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能够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状的药物,治疗更多是对患者的伴发精神病理症状进行控制治疗,因为这些精神症状也是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困难的原因之一。
我国的阿尔兹海默患者监护主要有四种方式,分别是养老院护理、老年公寓护理、居家护理以及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目前大多数患者家庭选择的护理方式是居家护理,的确,通过四种方式的比对,居家护理不仅能保持患者与亲友的联系,还能使得患者的身心得到满足。同时,相关的医疗和心理负担减轻,国家的医疗资源也能更加充分合理利用。不仅如此,居家护理还能够给予家属最大的施展空间,能够让家属鼓励督促患者训练,对稳定患者情绪将起到重要作用。
医院方面对阿尔兹海默患者的治疗可分为两方面,这两方面都属于药学监护方面。而更具治疗方向不同,这两种药物监护治疗可分为两大块,其一是针对阿尔兹海默患者的伴发精神病理症状进行治疗,其二是对阿尔兹海默患者的认知方面进行治疗改善。这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向,所使用的药物也各不相同。
在治疗精神病理方面时,大多数医院会使用到以下三种药物:第一种是抗精神病药,这种药物有助控制病人的行为紊乱、激越、攻击性和幻觉与妄想。但在使用方面较为严苛,不能大量用药,应使用小剂量,并及时对患者进行观察,一旦有排异反应,就及时停药,以防发生毒副反应。在药物的选择上,可使用小剂量奋乃静口服。硫利达嗪的体位低血压和锥体外系副作用较氯丙嗪轻,对阿尔兹海默老年患者常见的焦虑、激越有帮助,这也是老年人常用的抗精神病药之一,但同时,使用该药物易引起心电图改变,宜监测ECG。氟哌啶醇对镇静和直立性低血压作用较轻,缺点是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第二种是抗焦虑药物,阿尔兹海默患者在患病期间,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失眠、不安躁动等症状。再出现此类症状时,增加白天活动有时比服安眠药更有效。但当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时,可考虑用短效苯二氮卓类药,如阿普唑仑、去甲羟安定、劳拉西泮和三唑仑等药物。同样的,在使用剂量应严格控制,并且不宜长期应用。警惕过度镇静、嗜睡、言语不清、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等副作用。同时应及时对诱发患者焦虑及失眠的原因进行处理,如感染、便秘、外伤、尿潴留等。还有最后一种药物是针对阿尔兹海默患者的抑郁情况,阿尔兹海默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人数患有抑郁情绪或有抑郁症状。此时应当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药物或物理治疗。在使用药物时,应优先选用副作用较轻的药品,例如去甲替林和地昔帕明。而诸如氟西汀药物,适不适合老年阿尔兹海默患者使用的,因为该药品的半衰期长。
(二)认知方面的治疗与药学监护
医学的迅速发展,致使阿尔兹海默患者的益智药品不断地被研发出来,并且药品在不断的被改善,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按照该方面药物的药理作用,可分为脑血管扩张剂、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等等,不同的药物之间的作用有一定的相互交叉。
该方面的药物治疗有两种,第一就是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其中胆碱能系统阻滞能引起记忆、学习的减退,与正常老年的健忘症相似。假设能够加强中枢胆碱能活动,则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学习记忆能力。因此,胆碱能系统改变与AD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即所谓的胆碱能假说。拟胆碱治疗目的是促进和维持残存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这类药主要用于AD的治疗。
另一种药物就是脑代谢赋活药物,此类药物的作用多而杂,主要是扩张脑血管,促进脑细胞的恢复,同时增加脑皮质细胞对氧、葡萄糖、氨基酸和磷脂的利用,进而改善功能脑细胞,从而达到提高记忆力目的。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阿尔兹海默患者的治疗是一件漫长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家属都会因为沉重的治疗费用及巨大的精神压力而放弃治疗。而药学监护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减缓患者家属的经济压力。药学监护的一切活动,都是以病人的利益优先,通过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使得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达到最佳的效果。本文通过对阿尔兹海默患者的药学监护进行研究,并提出目前药学监护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与总结,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目前国内阿尔兹海默患者的药学监护还不够完善,体制不够成熟。医院在对患者进行药物监护时也没有对家属进行全方位的说明,这就导致许多的家属不愿意接受药物监护。
第二,药物监护虽然发展困难,但是随着人们各方面意识的提升,也有许多的人们愿意接受药物监护。即便是让患者居家看护,也是可以结合适当的药物监护来对患者病情进行缓解及治疗的。
(二)不足与展望
本文在对阿尔兹海默患者的药学监护上列举了相关的药物,但本文的相关实例并不多,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阿尔兹海默患者的药学监护,是未来药学监护的努力方向,但依然有着许多的障碍需要克服。但相信通过医院与家属两方面的努力,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阿尔兹海默患者药学监护,给予患者更为舒适的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
[1]王欣平, 陈冰洁, 迟景宏,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阿尔兹海默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 科学技术创新, 2017(1).
[2]高永哲, 章军建. 阿尔兹海默病的血管因素[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2, 39(6).
[3]刘欣艳, 刘闻莺, 余雪君,等. 营养状况与阿尔兹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18).
[4]张新萍, 郭海平. 药学监护与临床药学[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6(10).
[5]张石革. 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J]. 中国药房, 2010(42).
[6]余自成, 王宏图, 张楠森. 药学监护实践——21世纪中国药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儿科药学杂志, 2000, 20(2).
[7]董海燕, 董亚琳.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药学监护[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 29(7).
[8]郑惠淑, 陈琪.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危险因素及对患者的监护概况[J]. 实用医药杂志, 2014, 31(11).
[9]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11).
[10]朱益, 李冠军, 肖世富. 老年精神科115例重症监护病人临床特征初步分析[J]. 上海精神医学, 2008, 20(1).
阿尔兹海默患者的药学监护(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