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临床药师培养
1、脑梗死患者药学监护中最为关键的角色——临床药师。临床药师是作为医师、护士及患者关系联系的重要纽带。在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既要和医护团队成员一起努力提高患者的治疗水平,又要利用药学专业知识,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果,保证药品使用安全。同时,药师还要对患者进行使用指导,进而促进患者合理用药。
因此,目前要将医院的药学监护模式从目前普遍的“以供应药物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其关键核心因素是在于如何提高临床药师在药学监护中的临床能力。对此,临床药师应该充分认识自身不足,积极学习充电,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同时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更接近临床实际,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
作为临床服务中关键角色——临床药师,应具有高度责任心,进行患者用药教育(包括服药时间、药量、用药频次、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等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在用药教育后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相关病情与药物常识,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而养成药用习惯[8]。
2、临床药师参与治疗,预防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自接待患者开始就要积极参与其药物治疗过程中,迅速地检索出相关疾病治疗方案以及其他数据资料来协助医师调整治疗方案,向患者耐心宣讲临床监护作用以及用药知识包括药品的使用、操作以及储存方法,并告知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减轻其焦虑情绪,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避免了潜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采取有效措施协助医师解决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问题,最终患者好转出院。通过药学监护,从患者、护士、医师三方协调进行用药教育与监督,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不当用药,保证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性和经济合理性。
(二)增强患者个体药学观念教育
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疾病风控因素干预,开展积极的二级干预,强化其良好生活习惯的改善,对患者进行药物使用教育。其次,需要增加解释力度,特别是在有关疾病治疗的相关药品的作用、使用方法以及用量、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突出药物治疗的关键作用。并且需要打破公众有关“重医轻药”的观念,使临床药师这一角色被广大群众所理解。并且对于脑梗死患者进行相应的药学监护服务,关注药物治疗问题,是对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药物使用合理性都是具有积极意义。临床药师在药学监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理及病理特点指导、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实施个体化给药。
(三)完善医疗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
给患者看病问诊时,医院若可以以病种进行缴费,从而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现象。医疗机构可以增设临床药师服务费,在确保药学监护为其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更应该为患者提供最具有经济适用性方案,突显药学监护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行政和相关权力机构应当尽快设立相关法律法规,其中包括立法形式制定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与操作规范,使得药师参与患者的治疗方案的制订。
(四)完善药学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部门应当对于医疗机构提供药学服务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财政补贴或者其他优惠政策。完善药学监护过程中的基建才能确保基药学服务顺利开展,从而推动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发展。目前我国各地省市已经成立一些相关药学监护团体,如药品安全使用联盟、问药师团队等,推出多篇药学相关科普文章、进行了如“老年大学”“安全用药从娃娃抓起”等多项公益药学服务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9]。
参考文献:
[1]吴敏,陈洁娥,梁鉴文,陈文秀.药学监护对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预后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9(15):225-228.
[2]邸琨,吴巧娜,张亚南,刘素亭,刘晶磊.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药物重整与药学监护[J].中国药物警戒,2019,16(05):297-300.
[3]刘磊.一例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药学监护[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03):383-384.
[4]赵瑞,王华光,崔向丽,刘丽宏.临床药师对异体肾移植状态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14):1693-1695.
[5]邵腾飞,葛卫红.药学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7,25(01):67-69.
[6]马玉琴. 脑梗死患者药学监护路径的建立及对其干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
[7]刘淼,赵荣生.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03):277-280.
[8]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范文集 尤欣 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2016(11)
[9]宣东平.1例右侧基底节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01):3691+3625.
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探讨(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