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子宫肉瘤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子宫肉瘤的诊断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7年间收治的48例子宫肉瘤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结果:子宫肉瘤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阴道异常出血,术前诊断率仅30-39%,术中主要依据冰冻及病理切片检查确诊。
关键词: 子宫肉瘤;病理特征;分析
子宫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女性生殖器肿瘤,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与其它生殖道肿瘤有许多类似之处,且发病率低,易被忽视,因此对提高术前诊断率,必须予以重视。现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至2007年间收治的48例子宫肉瘤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005年至2007年间我院收治的48例子宫肉瘤患者,年龄19-91岁,其中50岁左右88%。48例子宫肉瘤可见于子宫各个部位,宫体部远较宫颈部常见约为15:1,术前诊断率为32%;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临床上遇有可疑子宫肿瘤增长较快者即作冰冻切片,依据冰冻及病理切片检查确诊。
2、方法
病理标本均为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以2003版WHO分类为诊断标准。
二、结果
1、病理检查
例1:子宫平滑肌肉瘤最多见,约占45%,有的来自子宫肌层或子宫血管壁平滑肌纤维,也有的是由于宫肌瘤肉瘤变,也有的是由于(子 )宫肌瘤肉瘤变丢子。
巨检:见肉瘤呈弥漫性生长,与子宫肌层无明显界限。若为肌瘤肉瘤变常从中心疑难开始好评向周围播散。剖面失去漩涡状结构,常呈均匀一片或鱼肉状。镜下见(1)平滑肌细胞增生,密集度高,大小不一,排列紊乱。(2)细胞核异型性,染色质多、深染且分布不均。(3)核仁明显,有多核巨细胞,核分裂相>10/10HP。核分裂相越多者预后越差(生存率:5 -10/lOHP为42%;>lO/lOHP为15%)。(4)大小多超过5cm,色灰黄或黄红相间,半数以上见肿瘤性坏死坏死(5)边缘浸润。
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新的诊断标准强调肿瘤性坏死,有学者将它同细胞的异型性、边缘浸润相并称为“新三联征”,认为具备这三项就诊断为子宫肉瘤,核分裂和细胞增生为辅助特点。
例2:宫内膜间质肉瘤来自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两类:(1)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比较少见,有宫旁组织病人转移倾向,较少发生淋巴,肺转移[1]。
巨检:见子宫球状增大,有多发性颗粒样、小团状突起,质如橡皮富弹性,用镊夹起后能回缩,似拉橡皮筋感觉。剖面见子宫内膜层有息肉状肿块,黄色,表面光滑,切面均匀,无漩涡状排列。镜下见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侵入肌层肌束间,细胞浆少,细胞异型少,核分裂相少(<10/10HP),细胞周围有网状纤维围绕,很少出血坏死。
(2)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少见。恶性程度较高。
巨检:见肿瘤起源于子宫内膜功能层,向腔内突起呈息肉状,质软,切面灰黄色,鱼肉状,局部有出血坏死,向肌层浸润。镜下见内膜间质细胞高度增生,腺体减少、消失。瘤细胞致密,圆形或纺锤状,核大,分裂相多(>10/10HP)细胞异型程度不一。
例3: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不少见。肿瘤含肉瘤和癌两种成分,又称癌肉瘤[2]。
巨检:见肿瘤从子宫内膜长出,向宫腔中心突出呈息肉样,多发性或分叶状,底部较宽或形成蒂状。晚期浸润周围成果组织。肿瘤质软,表面光滑。切面见小囊腔,内充满粘液,呈灰白或灰黄色。镜下见癌和肉瘤两种成分,并可见过渡形态。
2、病理分析
本组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以阴道异常出血为主(70%),其次为下腹部肿块(23%);多见于绝经前后的妇女,好发年龄为50岁左右,而宫颈葡萄状肉瘤多见于幼女。随访的25例5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68.0%;绝经前期,肿瘤分期较早,及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的预后较好(P值均〈0.01)。
四、讨论
子宫肉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最常见的症状是不规则阴道流血,表现为月经异常或绝经后阴道流血,量或多或少,出血来自向宫腔生长的肿瘤表面溃破,若合并感染坏死或形成溃疡,可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排出,内含组织碎片,味臭。患者常诉下腹部块物迅速增大,有时自己可以摸到;子宫常增大,外形不规则,质地偏软,若肉瘤向阴道内生长、常感阴道内有块物突出。当子宫肉瘤压迫直肠、膀胱时出现相关脏器压迫症状,以致下腹痛、腰痛等。晚期出现恶病质、消瘦、继发性贫血、发热、全身衰竭、盆腔包块浸润盆壁,固定不能活动等全身衰竭现象。妇科检查:子宫明显增大,质软,表面不规则。有时宫口扩张,宫口内见赘生物或经宫口向阴道脱出的息肉样或葡萄状赘生物,呈暗红色,质脆,触之易出血。如为葡萄状肉瘤[3],可突出于子宫颈口或阴道内,脆而软。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如临床上遇子宫肿物迅速增大,尤其是发生在绝经后阴道出血,腹痛、子宫肿瘤增长较快者应高度怀疑为子宫肉瘤。对于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和多数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分段刮宫是有效的辅助诊断认识方法。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可确诊。若肉瘤位于肌层内,尚未侵犯子宫内膜,单靠刮宫无法完成诊断,需B型超声及CT等检查协助诊断,但在最后诊断上必须根据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成功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标本也应逐个详细检查,有可疑时即作冰冻切片以确诊。另子宫肉瘤易转移至肺部故应常规行肺部x线摄片[4]。
总之,对于子宫肉瘤的诊断,必须考虑年龄因素、谨慎使用诊断标准、认真鉴别肿瘤性坏死,必要时通过会诊、借助免疫组化等其他技术进行辅助诊断,并结合临床,全面观察,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Matsuura Y,Yasunaga K,Kuroki H,et al.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recurring with multiple bone and lung metastases, report of a case[J].Gynecol 0ncol,2004,92(3):995-998
【2】开丽曼;子宫内膜癌42例临床分析 [D];新疆医科大学; 2005年
【3】杨瑾;子宫内膜癌499例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析 [D];四川大学;2005年
【4】朱雪琼 石一复 陈晓端 吴裕中.子宫平滑肌肉瘤与特殊类型良性平滑肌瘤的鉴别[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419-1421.
子宫肉瘤临床病理特征与分析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