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家乐发展的周期分析
“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具体描述的是旅游地从开始、发展、成熟到衰退阶段的生物界普遍规律”。目前,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提出的。巴特勒认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循环变化的过程,一个地方的旅游开发会是随着时间变化不断演变。他将旅游地的演化发展分为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复苏(或衰弱)阶段6个不同时期。国内学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相对较晚。普遍认为,1987-1992年是我国农家乐的初期萌芽阶段;1993-2002年是农家乐快速发展阶段;2003-2005年,农家乐发展开始走向规范化,品牌化;2005-2009年,农家乐已经进入了成熟发展的巩固阶段。
2、国内外农家乐市场的成熟度对比
(1)国外农家乐发展情况
农家乐在国外称“乡村旅游”, 它起始于19世纪的欧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起始阶段的“农家乐,只是上流社会贵族的休闲娱乐活动。20世纪以后,乡村旅游在美国、法国、意大利、波兰等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国得到提倡和发展,且内容丰富多彩。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乡村旅游已有相当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国内农家乐发展概况
“农家乐”这一词在我国由来已久。但真正作为一项旅游产业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它兴起于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规范于21世纪。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假时间日益增多, 一个大众化的休闭时代正大步走来。目前,在很多城市的郊区和农村地区,“农家乐”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都市人假日、周末休闲娱乐的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并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二、农家乐市场供需调查分析
(一)农家乐市场供给分析
作为休闲农业的农家乐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农家乐供应者根据不同的价格和旅游者的偏好意愿出售的休闲项目和农产品的数量。
1、农家乐市场供给方分析
农家乐供给方是指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自主决策权的经济法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简单讲就是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投资经营者或供应者。因农家乐的农业性,农民理所当然成为了休闲农业旅游的主要经营者。除此之外,随着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吸引了除农民以外的大批投资者,乡镇企业家、国有企业、工矿企业主、房地产开发商等以私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的形式参与到休闲农业项目的经营。还有,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政府或政府职能部广也会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和经营,它们也构成了农家乐旅游的经营者之一。
2、农家乐市场的供给现状
纵观目前国内农家乐市场供给的现状和经营,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单个农家乐规模小。根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休闲农业旅游虽在总体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这种单个农家乐旅游项目的规模和收入还是偏小。
第二,低水平同质化经营现象严重。农民是农家乐的主要投资、经营者,这不仅决定他们资金投入有限,难以形成规模,也因为他们的知识索质偏低,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使得开发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内容较单一,相互间的模仿较严重,从而导致休闲农业旅游的低水平同质化经营现象较严重。
第三,从业人员以农民为主,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农民是农家乐旅游的经营主体,他们受教育水平有限,知识层次普遍较低,对旅游业缺乏正确认识,也没有丰富的旅游管理经验,这就使得目前农家乐的从业人员整体的素质偏低,也进一步导致休闲农业旅游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应有的服务意识,影响了接待水平。
(二)影响农家乐供给的因素分析
依据市场供给理论,笔者认为影响农家乐供给的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效益。与其它行业的经营者一样,市场供给方的经营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经营者愿意提供和出售的农家乐产品数量受到其经济效益的影响,收益越高,其愿意提供出售的数量就越大,质量就越好,反之亦然。
2、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规模较大的农家乐,政府往往有规划和专门的配套基础设施来招商。而对于规模较小的以农户为经营主体的农家乐的开发,政府往往只有引导,却没有专门的配套基础设施的跟进。如果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其基础设施就会相对充足,这就为农户开发家庭式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休闲农业产品创造了条件,否则将很大程度上限制它们的开发与发展,影响市场上农家乐产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
3、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农家乐项目的开发,特别是规模较大的综合性休闲农庄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农业用地,而土地的使用是要遵循国家的土地管理政策的,项目的开发必然受制于政府的农用地流转制度。其次,我国较为严重的农地碎化现象,对用地面积较大的休闲农庄的开发,必须要和很多农户通过谈判来施行土地流转,这无形中提高了交易的成本和难度,让投资者望而却步。如果在这当中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投资者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4、农业资源禀赋。选择开发什么样的休闲农业项目,生产多大数量的产品,与当地休闲农业资源禀赋有很大的关联。我国区域辽阔,各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差异较大,传统的农业文化不同,所形成的农业资源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都影响到不同农家乐项目开发、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5、经营管理者的水平。规模较大的农家乐需要实行企业化的运作和管理,那么经营水平就直接影响到项目规划和开发的层次。从业者接待游客,需要面对面地向游客提供服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农家乐项目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农家乐市场需求分析
1、需求方分析
农家乐的市场需求是指旅游者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按照既定的价格对农家乐产品的意愿并有能力购买的数量和质量。农家乐市场需求方即是市场买方,是由对农家乐旅游产生需求和消费行为的人组成的。农家乐旅游具有农业性,依据经济学的效用理论来讲,对生活在农村,见惯了农业景观的农村居民来说,休闲农业旅游对他们基本上没有吸引力,他们不会也不愿意花钱去消费休闲农业旅游,所以农家乐市场需求方主要还是由城市居民构成。
2、需求方的构成特点
通过总样本和有出游经历的样本在被调查者个体特征构成方面的对比,发现农家乐旅游需求方市场结构有以下特征:游客性别对农家乐需求不存在差异;年龄以30 - 50岁的青年和中年人为主;职业以企事业及国家公务员为主;文化程度,以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游客为主;收人水平方面,家庭收入在中高水平的游客占很大比例。
(四)影响农家乐需求的因素分析
结合以上分析,可得出影响农家乐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化率。农村居民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对休闲农业的需求甚少,只有城市居民才对农家乐的消费有偏好,才是休闲农业产品的消费者。随着城市化率不断提升,城市人口密度会不断增大,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城市工业和生活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和噪音污染,对城市环境影响越来越大。而与之相对应的郊区和相对较远的农村地区有清新的空气、幽静和宁静的乡村田野,乡村居民悠闲的生活、淳朴的民风,这些都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缓解压力、休闲放松、回归自然的需要。可以说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正是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需求动力。
2、城市居民的收入。要形成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有支付能力是先决条件之一,只有有能力购买,需要才能变成现实。所以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更确切地说是可任意支配的收入水平影响城市居民对农家乐的需求量。
3、合理的消费价格。理论上讲出游消费的相关价格和人们对农家乐的需求量是反向关系。农家乐旅游产品具有复合性,消费支出可能包含交通费、景点门票、体验活动支出、品尝农家美食、购买特色农产品等费用,表面看来,某单一项目的价格变动不会左右人们对农家乐的选择,但这些共同构成的旅游总支出的多少,对农家乐的需求量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
4、市民的闲暇时间。农家乐是人们休闲、放松的消费,但休闲放松必须得有时间才能实现,城市居民是否有闲暇直接影响其对农家乐的需求。现在,我国公职人员的年闲暇时间由原来的1392h已增加到了2712h,更多的闲暇时间,给人们进行更多外出休闲放松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便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我国兴起至今,休闲农业旅游年接待人次逐年增加就是证明。
5、乡村交通条件。在游客流向休闲农业景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交通,交通是否便利,决定了游客对其目的地的选择性。由于农家乐主要分布在乡村,其通达性直接影响人们对休闲农业的旅游需求。我国农村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以及乡镇和行政村通公路率的提高,让城市居民具备了休闲农业出游的基本条件,也是我国休闲农业市场规模日益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目前农家乐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农家乐市场调查分析(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