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看,我国农家乐行业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管理水平欠佳。
缺乏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索质的从业人员,是制约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家乐多数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经营者和服务人员大都为当地农民,管理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又未接受过专业培训,因此无论经营管理、服务水平还是服务技能都相对欠缺,其审美眼光、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等都亟需提高。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农家乐建在城市郊区和农村,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有些地方的农家乐甚至连硬件设施建设都投入不足,尤其表现在交通、水电、接待设施上。一些乡村的道路、停车场地、公共厕所、垃圾处理、住宿和饮食卫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影响了旅游接待的质量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极大地限制了游客的逗留时间、消费和游客“再见”的机会。
(三)市场同质化加剧。
大部分农家乐的经营以当地农民为主,他们实用理性的思维,决定了其在农家乐的各种项目设计上重简单模仿、缺乏创新,很多农家乐项目只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稍加变动,并没有对具有浓郁乡土和农业文化的传统农作工具、服饰、饮食、手工艺、民谣、舞蹈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将其融入到开发的农家乐项目中去,缺乏应有的农业文化内涵,这势必表现在农家乐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同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四)品牌意识不够强。
特色和品牌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目前,大多数农家乐经营户还是以被动经营为主,照猫画虎,千篇一律,缺乏对于民间、民俗文化和自身发展特征的挖掘,缺少市场开拓意识,经营特色不够鲜明,经营无个性,农家的乡土风味不够浓,与风土人情结合不够紧密,与真正的“农”、“家”、“乐”三字特色相差甚远;有些经营户,蔬菜、水果、粮、油、饮料等用料从城里采购,做的饭菜与城市区别不大,没有农家菜的风味,没有摆脱“城市化”的倾向。
(五)食品安全和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一些“农家乐”厨房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不明;景区环保意识差,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生活垃圾长期堆放,威胁着游客的健康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影响着游客的心情。
四、农家乐发展的战略分析
想要农家乐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战略。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当地政府要充分认识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创新思路抓好农家乐旅游,加大对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重点应指导和培训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知识,让他们成为懂开发、建设,会管理、经营,善宣传、促销的行家。同时也要重视对一线服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这样,一旦他们把学到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新服务大胆规范地应用到实际经营中去,并能自觉规范自身的经营管理,就能大大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进一步推动农家乐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是“农家乐”发展的基础条件。首先,政府应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农村旅游的供排水、供电、道路、垃圾处理、绿化美化、卫生设施、通线班车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旅游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其次,鼓励乡、村、经营户参与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多方参与,共同创造生态环境的培育。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多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逐步形成社会安定、邻里融洽、人人幸福的和谐新农村,让游客体验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突出特色和个性。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家乐依赖的是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特色,应在自己占据的”天时、地利、人和”上好好做文章,在当地的房屋建筑、景观小品、景观规划、特色餐饮、独有风景、山野乐趣、接待特色、田园风格等方面“量身定做”,突出自身特色和个性,体现出本乡本土的田园风格,使人内心充满宁静和舒适,触发对自然与朴实的向往,让游客不虚此行。
(四)打好品牌战略。
农家乐要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必须在挖掘农村绿水青山的文化内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上下功夫,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按规划要求进行开发建设,促成规模档次的提高,形成整体优势和品牌,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同时,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还需学会“炒作”自已,提高知名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家乐旅游的服务档次和知名度,促进农家乐的健康长远发展。
(五)完善设施设备,提高环境卫生质量。
农家乐要良性发展,必须走保护和发展并举的道路,做到环境设备、卫生设施齐全;同时加强对餐饮食品卫生和污水排放的监督,定期开展培训工作,进行卫生和安全教育,引导“农家乐”从业人员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抓好各项卫生防范措施;为游客创造出一个洁净、健康、卫生、安全的旅游和生活环境。
(六)政府统一管理,整合资源。
当地政府要把“农家乐”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旅游经济和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加大对“农家乐”长期的经济、技术支持,加强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的建设,同时也要借助其它旅行资源,从而实现不同资源的共融互补及其各景点的联动,引导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博.关于“农家乐”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D]. 陕西农业科学, 2013.
[2]张薇.南京市农家乐专业村发展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13.
[3]费娇娇.农家乐空间区位选择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13.
[4]李静.小浪底库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4.
[5]贾晓松.对涞水县农家乐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D].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7.
[6]高德星.上杭县农家乐旅游开发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4.
[7]张卫平.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
[8]穆松林.休闲农业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6,08.
[9]陈光普.乡村民宿经济发展亟待破解的困境与对策--基于上海市金山
区的实证调查[J].上海农村经济,2016 (9) : 23-26.
[10]虞建平,管骍.积极支持民宿经济健康有序发展[J].江苏政协,2016
(10) :42-43.
[11]赵仕红.休闲农业市场供求规模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简[D].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
农家乐市场调查分析(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