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因素支持,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限制温州企业发展外部因素主要有:政府服务质量、城市形象、商业环境等。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温州经济高度市场化,但政府运作方式与其他地区没有太大差别,导致生产要素难以优化配置;城市形象上,富裕与贫困共存,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差,间接降低区域内企业形象与竞争力。商业环境上,商会等行业组织管理不善,行业内竞争不公平,限制性壁垒高。下面就上述几方面进行较详细的分析:
1.政府服务分析
政府做为规范整个城市秩序的力量,虽没有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但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目前,地方政府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管理主体。2005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通过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为“非公经济36条”),确立了非公经济的平等市场主体地位,放宽了市场准入,加大了财税金融的支持。尽管“非公经济36条”明确提出要在8个方面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但必须认识到,打破行政性垄断的工作是近些年开始的。目前政府的操作层面上,还有很多方面有待完善,比如一些项目的行政审批达几百项,一个项目的审批往往需要3年—5年,还不一定能够批下来。政府运行机制的不灵活,也将导致行贿、受贿事件的高发。同时,对一项关于温州政府形象的调查显示,政府的服务存在很多弊病,如:服务意识不强,显失公平,工序繁杂等。
如何提高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和有效改善服务手段,从思想的高度和实际的操作层面上发挥政府这只不可见手的作用,将极大地支持温州民营企业的经济转型升级。
2.城市形象分析
城市形象是企业发展的社会基础,城市形象貌似对地区企业发展没有太大影响,但仔细看来我们能发现,外部资金、高新技术和优秀人才的引入,一个城市的形象将起到关键的作用,而这些内容都将直接影响温州民营企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温州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形势下提出了不相同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定位,却始终没有提出核心的城市定位。而且这些定位的提出只是为了配合做近期的城市建设工作而宣传,没有长期一贯的连续性,导致城市形象混乱,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不强的结局。除此之外,城市建设规划上,基本都是缝缝补补;人文方面的进展也是相当缓慢。这些不能不说温州城市形象规划在理念和行为的脱钩,没有真正做好长期、系统、专业化。
3.商业环境分析
商业环境是企业成长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商业环境,具有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大区域内合作,创造和谐的经营环境[ 闫艳红.网络经济下温州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103-105.]。温州地区为了缓解同行企业之间的矛盾,增强行业对外的竞争优势,很早就组建了各类商会、协会。它们的存在不仅减少了政府的工作压力,也为行业间的交流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们也存在着诸如角色模糊与较强烈的营利倾向、政治化色彩仍显浓厚、组织发育不足、主管部门分散与业务管理体制不顺等缺陷。
目前,民间商会或行业协会的发展明显缺乏专门性法律规范的支撑,能够为行业协会和民间商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法律依据的似乎只有1998年修订后通过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它将行业协会和民间商会在内的多种多样第三部门组织都纳入了同一个法律框架之中[ 白小虎.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制度障碍与破解对策——以浙江温州为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31(01):67-73.]。这种“一法统揽”和单行法缺失的现象,使得行业协会和商会的许多问题无法可依,管理上没有指导性。尽管温州市政府为规范民间商会和行业协会的有序发展于1999年4月在全国率先制定和颁布了《温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但作为一个地方性的行政规章,其仍然受制于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及其他一系列法规,而且由于政府职能转换的滞后和现行体制的制约,《温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所规定的16条职能,许多都未能有效的落实到位,其无法为温州民间商会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