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先行,协成思路,规范答题——高三语文教学工作的反思
摘要:高考是一个门槛,很多学生利用高三一年来充实自己,并希望顺利跨越这道门槛。面对逐渐被边缘化的主科——语文,要真正获取稳定而理想的高考成绩,我认为必须先做到打稳基础,形成输入量,并逐渐帮助学生形成读写思路,最后就是培养学生规范的答题习惯。本文将就以上三点,谈谈高三语文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就此作出反思。
关键词:高三 语文 基础 读写思路 答题规范
正文:
语文的高考备考工作总是在摸索中前行,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适应学生学习能力,才能紧跟不断变化的高考路向,才能让学生在高考场上得到真正有效的发挥。
通过对近几年语文高考的研究,不难发现,当下的语文高考不为搞艰深、高难度的题目,而是结合社会现实,着眼于基础,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以及阅读、概括信息的能力。总体而言,现今的语文高考试卷尽显理性,因此,在高三的语文复习过程中,也应当从理性出发,先打好扎实的基础。
一、基础先行
语文成绩的理想,没有捷径,只有先打好坚实的基础,准备好足够输入性内容,才可能漂亮地输出。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考试实际上没有绝对的难度,而且实用性极强,因此,学生往往未能正视这门学科,对于看起来没有难度,没有挑战性的学科,学生投入的时间比较少,但又由于投入的时间少,记忆性的知识掌握不牢靠,考试的时候往往是“输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却无法用文字表达。
鉴于本学科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大可不必抱怨,相反,要给予学生足够耐性,并引导学生将知识分段、分片记忆。语文学科所占用的时间不宜过多,大量的知识记忆所用时间过长会让学生衍生厌恶感,而且记忆必须要讲求思路合理,必须建立理解的基础上,并且可以通过练习,适时地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
对于学生的基础情况的调查,可通过“前八题”练习来获得。所谓的“前八题”就是语言基础知识的“前四道”选择题,以及文言文阅读中的四道选择题。在这24分中,恰恰反映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通过晚练、周测的练习强调,首先先调动学生积累基础的动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晚练、周测的批改,掌握学生的积累情况,学生也在老师反馈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而督促自己往不足的方向改进。
而事实也证明,抓紧学生“前八题”的基础训练,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而基础不断扎实也确实给予学生不少的信心,才能更有效地推行语文复习的第二步、第三步。
二、协助学生逐渐形成读写思路
语文高考的重头戏是阅读及写作。从文言文阅读开始,学生须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两篇现代文阅读,及诗歌阅读,并要完成一篇800字的文章。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要比较出色地完成所有读写任务,就必须有一套正确的思路。因此,我认为,在指导学生阅读复习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对文章写作思路的分析,并要培养学生分析思路,及学习这种写作思路的习惯。
基础先行,协成思路,规范答题——高三语文教学工作的反思(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