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范文同学网


自动化 模具 机械 电子 通信 动画 英语范文 工程管理 金融范文 旅游管理 工业工程 生物工程 给排水范文 西门子PLC 历史学 三菱PLC
单片机 财务 会计 法律 行政 物理 物流范文 电子商务 制药工程 包装工程 土木工程 材料科学 汉语言范文 欧姆龙PLC 电压表 松下PLC
计算机 化工 数电 工商 食品 德语 国贸范文 人力资源 教育管理 交通工程 市场营销 印刷工程 机电一体化 数控范文 变电站 文化产业

  • 网站首页|
  • 文档范文|
  • 人工降重|
  • 职称文章发表|
  • 合作期刊|
  • 范文下载|
  • 计算机范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范文|
  • 原创范文|
  • 开题报告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范文同学网 -> 开题报告 -> 法律范文开题
·电气自动化原创文章范文
·学前教育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国际经济贸易原创文章范文
·药学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英语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公共事业管理原创文章范文
·金融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农业推广技术原创文章范文
·电子商务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法律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工商管理原创文章范文
·汉语言文学原创文章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原创文章范文
·动物医学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心理学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教育管理原创文章范文
·市场营销原创文章范文
·计算机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物流管理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小学教育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行政管理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土木工程管理原创文章范文
·财务会计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原创范文
·室内设计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眼视光技术原创文章范文
·材料工程管理原创范文
·工业设计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航海技术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模具设计与制造原创范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原创范文
·数控技术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汽车技术服务原创文章范文
·光机电应用技术原创范文
·机电一体化原创文章范文
·印刷技术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动漫设计与制作原创范文
·软件技术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广告设计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应用电子技术原创文章范文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原创范文
·机械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酒店管理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旅游管理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原创范文
·质量管理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通信工程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护理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原创文档范文点击进入 → 法律法学专业原创文档范文   现成文档范文点击进入 → 法律法学专业文档范文

浅谈汉代法律儒家化及其影响与意义-开题报告

Ktbg8328 浅谈汉代法律儒家化及其影响与意义-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一)汉代法律儒家化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2001年版中提出:古代礼律关系密切,而司马氏以东汉末年这儒学大族创造晋室,统制中国,其所制定之刑律尤为儒家化。既为南朝历代所因袭,北魏改律复采用之,经由(北)齐、隋以至于唐,实为华夏刑统不..
浅谈汉代法律儒家化及其影响与意义-开题报告 Ktbg8328  浅谈汉代法律儒家化及其影响与意义-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一)汉代法律儒家化
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2001年版中提出:古代礼律关系密切,而司马氏以东汉末年这儒学大族创造晋室,统制中国,其所制定之刑律尤为儒家化。既为南朝历代所因袭,北魏改律复采用之,经由(北)齐、隋以至于唐,实为华夏刑统不祧之正宗。
瞿同祖先生在《法学论著集》,2004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提出:关于法律儒家化的原因,在秦汉时代,中国法律是法家化的。在汉朝,法律本身是法家化的,因为法律不能被随意变化,从而采用了以经义决狱的方法。儒家以礼入法的企图始于汉代。武帝以后儒家抬头,欲籍政治、法律使儒家精华成为国家制度。
聂秀娥在《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1995年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提出:儒家思想对封建法律的影响,是通过“以经决狱”、“以经释律"、“以经立法”等方式进行的。这个封建法律儒家化过程,自西汉起,经过陈陈相因的发展,至唐代,最终形成了儒法合流完整的法律体系。
董仲舒《春秋繁露》,北京中华民局1983年版,记载“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君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董仲舒对以《春秋》大一统之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大德施教化,辅之以刑罚,即德主刑辅,为武帝采纳。
《汉书刑法志》,200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记载“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既衰,亦无暴逆之心”,七、八岁或以下的孩童又稚气未脱不明世事,皆无刑事责任能力。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规定了卑幼匿尊长不负刑事责任。“先请制度”原则,两汉时期公侯其子嗣和官史俸禄在三百石以上的在法律上都享受有罪“先请”的特权,凡经上请,一般都可以减刑或免刑。(二)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影响与意义
张晋藩在《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2005年北京法律出版社出版,提出:随着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便开始了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的交融发展过程。儒家的纲常学说不仅是指导法制建设的理论基础,也是封建法典的主要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法律与道德密切结合的伦理法。它是中华法系基本的构成因素,也是最足以反映中华法系特征的部分。
张国华在《中国法律思想史》,200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提出:在我国法律思想的历史遗产中并不只是糟粕,还有大量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精华。以儒家的法律思想为例,他们强调统治者立法必须考虑民心的向背,并且认为要想维持社会治安不能单靠法律及其强制手段,而应使人民在经济上能够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不致衣食无着,饥寒交迫,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加强道德教化。他们这种思想和我们今天所主张的综合治理尽管有着本质的区别,出发点也截然不同,但作为一种维护社会治安的方法毕竟具有一定的历史联系,会使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某种届发。
聂秀娥在《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1995年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提出: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伦理法更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情,因而其能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二千余年。又形成了中华法系礼法合一的特色,并影响及当世的东南亚各国。
禇慧楠在《浅谈儒家民本思想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启示》,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年第7期中提出:儒家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主流,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永恒的思想主题,它以君主民从的既定关系为前提,提出了以保民、养民、教民为基本内涵的民生主张。而以人为本是我国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儒家民本思想仍然具有可借鉴的重要意义。


 二、范文提纲
一、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与背景
(一)汉代是法律儒家化的起源
(二)董仲舒儒家思想
(三)汉武帝期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的开端
二、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具体表现 
(一)立法指导思想儒家化
(二)法律内容儒家化
1、减轻刑罚
2、刑法原则儒家化
(1)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2)上请原则
(二)民商制度儒家化
(三)司法制度儒家化
1、春秋决狱
2、秋冬行刑
三、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影响与意义
(一)汉代法律儒家化的法律思想构成了中华法系的基础
1、汉代法律儒家化的思想构成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础
2、汉代法律儒家化的思想导致了法家作为独立思想而消失,成为儒家思想的一部分
3、汉代法律儒家化的法律思想构成了中华法系的基础  (二)形成古代礼法合一的特色
1、我国古代形成了礼法合一治国特色
2、礼法合一的现代意义
(三)形成古代权力等级观念
1、古代权力等级观念
2、对现代社会公平正义观念的影响
(四)对现代社会以人为本治理理念的影响
1、儒家思想主张“礼之用,和为贵”提倡民本思想
2、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思想“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理念

    结语

三、参考文献
[1] 瞿同祖,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三联书店,2001
[3] 聂秀娥,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
[4]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5] 班固,汉书刑法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6] 董仲舒,春秋繁露,北京,中华民局,1983
[7] 论语子路,北京,中华民局,1982
[8] 张国华,中国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0] 禇慧楠,浅谈儒家民本思想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启示,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 2011年第7期 



浅谈汉代法律儒家化及其影响与意义-开题报告......
上一篇: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理学创.. 下一篇:浅谈权力监督视角下我国反腐败群..
点击查看关于 汉代 法律 儒家 及其 影响 意义 开题 报告 的相关范文题目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电气工程自动化原创范文  电子商务原创文章范文
人力资源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土木工程原创文章范文
工商管理专业原创范文    药学专业原创范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原创范文  会计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计算机技术原创文章范文  金融学原创文章范文
法学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市场营销专业原创范文
信息管理专业原创文章范文 学前教育专业原创范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原创范文 英语专业原创范文
教育管理专业原创范文   行政管理专业原创范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范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硕士文章范文


范文同学网提供文档范文,原创文章范文,网站永久域名www.lunwentongxue.com ,lunwentongxue-范文同学网拼音首字母组合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17304545@qq.com

Copyright@ 2009-2024 范文同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