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对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的说明4
财务管理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4
二,针对企业在工程项目中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分析5
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和思路5
三,针对企业在工程建设设计中的财务管理风险进行分析5
工程建设设计中的主要风险构成5
工程建设设计的风险控制6
四、针对企业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7
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风险关键节点及控制措施7
内容摘要
财务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建设项目实现综合管理能力增强的重要环节,工程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能力。为避免工程财务管理风险,工程建设企业必须全方位加强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能力。
工程财务管理涉及到的工程建设范围比较广,工作周期比较长,因此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上存在一定的管理难度和薄弱环节,这些都会造成财务管理上的风险,会给工程项目带来管理上的难度和经济上的损失。所以对于现代工程财务管理进行简要阐述,分析了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工程财务管理 风险防范 具体分析
论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针对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的说明
财务管理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1、财务管理决策没有科学性;财务管理决策是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决策风险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主要决策导致出现的风险,企业在进行项目决策时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决定的,比如主要材料设备采购,项目主体设计等,在决策之前没有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也没有组织研讨会对项目进行具体分析,这就容易导致项目建设中不断出现变更设计,追加投资,甚至中途停工,进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二是经验决策风险,部分建筑是施工企业用以前的成功经验,施工方法以及施工设备对其他建设项目进行决策,由于项目个性化差别大河经验的局限性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2、财务人员在工程项目中的参与度不高;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财务部门除了拨付资金之外,似乎没有发挥什么太大的作用。而真正的财务管理应该深入的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去,对整个建设项目财务流程进行调控和监督,保证每一笔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在项目的前期保证每一笔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在项目的前期阶段财务部门并未在项目决策控制,各项合同管理方面发挥作用。说明财务人员在项目决策,进展中参与度不高。其原因可能是高层并未授权或者财务人员自身积极性不高,这个问题一般在企业长期存在,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和更好的解决。另外在项目预算控制环节,从领导到员工普遍忽视财务管理和财务人员,工程建设中财务人员很少真正落实到位,预算缺乏控制和监督,必然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并容易滋生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
3、财经制度执行不到位,会计核算不规范; 财务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有赖于高效完备的制度,制度不健全必然会导致财务出现问题而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则直接影响项目的整体工程进度。有些企业在建设中为了核算方便会单独建立一个帐套对项目单独核算,这种方式使项目账与公司整体基本账目相分离,脱离了单位财务规范管理的工程结算往往会出现纰漏,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甚至是出现估算错误造成工程延误核算错误。另外,项目现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审核松散,发票管理不严格等等这些漏洞的存在都会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4、预算制度不完善,资金利用率低下;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其能够保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现阶段,有的企业组织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投入了较高的关注而未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致使企业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制约了财务监管职能的发挥。由于企业没有接受科学的预算管理指导,资金占用矛盾突出,出现了大量资金闲置或者紧缺的现象,对企业资金有效使用和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针对企业在工程项目中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分析
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1、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当前财务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建立建全财务管理流程,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并落实高效的财务内控制度。使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按着企业内控中涉及到企业内部相关财务工作对应的岗位与经济业务,应将处理此业务过程的重点贯穿于企业监督,决策等环节中。将会计监督与经济分析纳入到企业所有操作阶段和各项业务中。各个岗位,部门形成彼此配合,协作,相互牵制关系。以此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总体目标。除此之外,明确严格与合理的调整职能,落实科学建议,提高财务内部控制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2、强化财务队伍建设;财务工作人员素质高低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很深的影响。想要保证企业具有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企业经营者应给财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在选拔和聘用人员时应根据相关招聘制度进项首先选择专业知识丰富的人员;保证财务工作人员作业质量发挥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
3、强化预算管理;作为企业业务运行全程的控制机制,财务预算管理占有重要地位;强化预算管理工作使资金有效使用的同时还规避了企业财务风险。实际中应将企业全面预算从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作为切入点,由企业最高决策权和指挥权,明确由上至下的财务审批程序。并根据企业发展及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三,针对企业在工程建设设计中的财务管理风险进行分析
工程建设设计中的主要风险构成
1、工期风险:表现为造成局部的(工程活动、分项工程)或整个工程的工期延长,不能及时投入使用。 2、费用风险:包括财务风险、成本超支、投资追加等。费用风险主要受以下4个方面影响:①经济发展规划。其中包括银行利率、信贷管理制度、货币兑换比率等。②市场情况。其中包括价格风险。③承包商的施工能力。其中包括承包商队伍素质、能力,建设成本以及经营情况。
3、质量风险:包括材料、工艺、工程等不能通过验收,工程验收不合格,经过评价工程质量未达到标准和要求等。 4、设计能力风险:主要表现为建设工程完成后未能达到施工设计要求。设计量的大小是设计质量高低的必然反映,所以把好设计关,是有效控制变更量的首要途径。如在时间过于紧迫,勘察成果质量不高的条件下,设计人员若依据这些质量不高的勘察成果来设计,其设计的质量也必然不会高。设计时间过紧,设计工作难以做到周密,各专业协调不够,会出现漏项、错误,其结果欲速则不达,反而使设计修改多,增加了投资,延长了工期。 5、市场风险: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价格变动较大。 6、信誉风险:可能对企业的形象、信誉造成损害是信誉风险。如未按建设工程合同规定及时对承包商支付工程价款而应承担的违约责任; 7、人身伤亡的风险: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业主或者施工单位人员伤亡的风险。 8、法律责任风险:法律责任风险是指法律的完善程度和变动情况给建设工程带来的风险,包括专门设计和规范建设工程的法律文本内容的变更等。也包括出现金融、工期和费用索赔等纠纷时,能得到及时仲裁或处理。法律责任风险的主要构成是法律完善程度、项目违约法律条款。 9、环境风险: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包括气候条件、气象变化情况。建设工程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降雨雪量、风力、晴雨天数、日照指数,特别是自然灾害情况,如地震、洪水、风暴及海啸。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高致病禽流感等也应视为自然灾害情况。
工程建设设计的风险控制
1、工程建设设计的责、权、利均衡;一是工程建设设计的风险责任和权力应是平衡的。承担责任也应该享有权力,同样,如果已有某种权力,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二是风险与收益要对价。对于风险的承担者,应享受风险控制获得的收益和机会收益。三是风险承担可行性,风险的承担应当拥有预测、计划、控制的条件和可能,有迅速采取控制风险措施的时间、信息等,只有这样,建设工程的参与者才能理性地承担风险。
2、工程建设设计应回避大的风险,选择相对小的或适当的风险;工程建设设计应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为减少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应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进行预先的技术模拟试验,采用可靠的保护和安全措施。对工程建设设计项目管理应选择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组织形式,并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严密控制。科学规范计划变更。要通过建立设计指标,选择方案优秀、报价合理,信誉好、素质高、技术服务周到的设计单位,与其签订设计委托合同。编好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由业主自身编制或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设计院编制。招标文件指招标设计、投标须知、合同格式、商务条款(一般合同条款、专用合同条款)、招标书格式、工程量报价单以及投标报价所需的辅导资料、技术资料及该合同的标段划分说明等。招标文件是合同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业主对投标者就该合同工程发出的要约,也是对投标者对其响应和承诺的依据,是选择中标者的条件要求。因此,业主要给招标文件编制一个合理的工作周期,合同条款尽量引用合同范本的条款,合同文件应请专家会审,标段划分应科学,各标段基本是独立的,避免施工干扰。 3、工程建设设计的业主应要求施工单位担保并购买保险;对于合作伙伴在建设工程中可能产生的资信风险,可要求对方出具担保,如由银行出具投标保函,履约保函以及预付款保函等。提出合理的风险保证金。在报价中增加一笔不可预见的风险保证金,以抵消或降低风险发生时的损失。对于一些无法排除的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法解决。因为建设工程合同中虽然规定了业主和承包商的权利、义务,也明确各自承担的风险,但在建设工程合同实施过程中预先无法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等造成的损失是可能会发生的。因此,可以根据建设工程合同的规定购买工程保险、财产保险等保险,以转嫁风险减少损失。 4、工程建设设计应加强风险的预警工作;在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和动态,捕捉风险的前期信号,以便更好地准备和采取有效的风险对策,对抗可能发生的风险。 5、建设工程在风险状态下应实施危机管理;在建设工程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以控制风险的影响,是降低损失,防范风险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建设工程的风险状态中,必须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如迅速恢复生产,按原计划保证完成预定的目标,防止建设工程中断和成本超支。争取获得风险的赔偿,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如向保险公司、风险责任者索赔。
四、针对企业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
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风险关键节点及控制措施
1、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工程项目的决策是指项目的论证、立项报告与审批的过程、重大基建技改项目还包含初步设计方案报告与审批的过程。工程项目的决策包含企业内部决策和外部主管部门决策。立项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项目立项过程中,可行性论证过程流于形式,未经过严格的技术经济论证程序和细致的投资估算,可研究阶段的估算方案与实际可行的设计方案出现巨大差距,导致设计概算严重超投资估算,难以实现预期效益;立项的内部决策过程不符合企业内部管理程序;立项的外部审批手续不全;立项过程中未及时与与外部土地、规划、环保、安全、卫生等部门沟通,可能导致后期协调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控制措施:企业应指定专门的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负责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投资计划,提出项项目建议书,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研报告;组织工程、技术、财会、法律、审计等部门的专家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审,出具审核意见,重大工程项目还应当经第三方评审并出具审核报告,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报经内部审批机构对项目进行决策,如企业董事会、股东大会;涉及需要外部行业主管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审核审批的,应当及时报送。
招标及合同签订阶段1、招标及合同签订存在的问题: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涉及法规制度较多、政策性性,必须依法依归进行操作。实际工作中,容易发生一些不规范行为,主要是:工程项目的招标方式不合规;招标控制价编制不合理,或出现重大错误或遗漏;中标单位投标报价出现大的漏项或严重不平衡报价;低价中标;招标过程中的重要时限不合规;合同签订不规范,建筑安装合同未明确价格调整的方式和范围;合同承包范围过大,安装工程与设备购置并在一个标段合同,容易出现安装业务不具备资质,不能分别取得建筑业发票和增值税发票;合同约定的付款比例及支付限额不合规,付款条件不明确;合同中未明确发票开具的时间和类型,可能产生涉税风险;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奖惩条款,没有明确规定违约金、奖惩的具体数额,最终难以兑现。2、控制措施:根据相关法规,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以上,服务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标,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项目,应当实行公开招标。企业应严格执行工程项目招标的法律法规,采取合规的招标方式进行招标。企业应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明确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和设备的询价程序,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必要时聘请第三方编制、审核招标控制价,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核、审批应由不同的部门及人员来完成,应实行招标文件会审制度,财务人员要参与招标文件的会审工作;企业应合理编制评标办法,特别是对建筑安装工程,应综合考虑企业资质、业绩等因素,采用恰当的评标方式,选取实力相当的施工单位,规避低价中标风险;施工项目招标文件中应明确清标程序,防止不平衡报价;严格执行招标中关于文件补遗、开标、中标通知书、合同签订等相关时间期限的要求;建筑安装工程合同,采用单价形式的,应该明确约定材料价格调整的方式和范围,还应约定暂估价材料价格的确定方式;在标段划分上,应充分考虑相关资质、发票结算的要求,将建筑安装合同与设备项目分开,这样有利于进行增值税的抵扣,也利于资产转固时的管理和价值确定;施工合同款项的支付,应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合理确定预付款及进度款的支付比例。预付款、进度款、结算款、质保金及履约保证金,都应明确支付条件;合同中应按照业务类型,明确发票开具时间、发票类型,避免发生发票类型与业务不符的情况,规避税收风险。对于合同中的违约责任、奖惩条款,应该明确具体的计算方法或金额,避免引起争议。 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1)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制度是项目建设的根本保证,没有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难以发挥作用,制度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制度缺失或制度执行不到位。实际工作中,较为欠缺的制度有:筹融资管理制度、概预算控制制度、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的经常是工程变更签证管理制度、工程计量管理制度。(2)控制措施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建立和完善从项目决策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工程财务管理制度、工程款支付审批制度、工程计量管理制度、工程变更签证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竣工验收管理制度、审计监督管理制度等,其中工程财务管理制度应包有筹融资管理、概预算控制、竣工财务决算管理等工程财务必须的内容,或者将这些内容独立形成相关制度;将工程变更签证管理制度、工程计量管理制度细化、固化落实到相关工作流程之中,环环相扣,使之不易产生人为疏忽。企业负责人应对内部制度建立健全负责,并组织有效的实施,监督部门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纳入工作考核,确保各项制度建设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制度建设还应坚持适应性原则,即每项制度要随着时间、管理、法律、政策等内外部环境条件及要求的变化及时修正调整,不断完善。 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1)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资金筹措不及时,资金落实不到位,影响建设进度,造成项目建设延后或中断;资金预算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资金成本增加;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工程款预付支付不合规,不具备支付条件的情况下违规支付资金;支付进度款不合规,未严格执行计量支付制度,存在超进度、超比例付款现象;预留工程的质量保证金不规范,未达到规定的最低预留比例;建设单位管理费支出不规范,管理费超过控制总额,业务招待费超过控制比例。(2)控制措施企业应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根据项目进度合理调度安排工程资金,长期建设项目应以长期融资为支撑,大型建设项目应该有银行的专项授信资金支持,避免资金链断裂;同时应该强化资金月度预算管理,及时准确掌握资金需求,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办理支付手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应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审核合同预付款条款的合理性、合法性,在项目尚未批准开工以前,可以支付前期工作费用,但不得支付工程款;立项报告已经批准,初步设计和概算尚未批准的,可以支付必要的施工费用如三通一平等,为主体建筑施工提供进场条件;凡是不具备施工条件的,不得预付工程款,未签订合同的,财务有权拒付;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办理进度款支付,服务类合同的完成的服务内容应与付款进度合理匹配;对建筑安装工程要坚持计量支付原则,核实完成的工程量和工程质量,确保纳入计量的工程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合格,工程涉及的各项重要材料单价必须事前认定,防止完成量价款高估冒算,进度款的支付比例应在60%-90%之间,并按约定方法计算扣回预付款,累积支付限额不应高于80%,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应不低于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财务人员应按合同设置台账或表格,对预付款、进度款、质保金及开票情况等准确及时登记,进行跟踪管理;项目管理费总额应按照规定计算控制,其中业务招待费不超过实际管理费总额的10%。 竣工结算方面,单项工程验收后,施工单位迟迟不提交竣工决算资料,或提交的决算不实,价格虚高。结算审计时间过长,一个单项工程常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两年的时间,除了合同签订不明确之处造成争议外,更多的是与过程管理不到位有关,如变更、签证手续不完善、材料价格未事前确定,隐蔽工程验收不及时、计量资料不完整等导致在结算审核阶段各持一词,互相让步,难以协调,影响整体验收实施。会计核算方面:科目设置不够严密完整,待分摊费用分配不合理,不能准确反映各房屋建筑物、设备等资产价值,资产清查盘点不细致,资产清单不够完整、明晰,资产移交、转固不及时。
企业应督促施工方按照决算有关期限要求及时编制竣工结算资料,同时要通过款项支付等有效的控制方式,在结算前不能支付过高比例的工程价款,防止施工单位缺乏编报竣工资料的主动性;在合同中约定审减额达到一定比例需要施工单位自行承担审计费用及违约责任,将有利于遏制决算申报虚高的现象;对于结算审计中经常出现的争议,一个是量即工程量、一个是价即材料单价,主要应加强通过施工过程管理,严把变更、签证审核关口,每期完成的工程量,尽量杜绝量与价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做好计量、计价的核实、确认工作。会计核算方面:企业应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及会计准则要求,合理归集并准确核算各项工程成本、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开支要符合规定的标准、范围和内容;一般应按单项工程、待分摊项目设置在建工程二级核算科目,并进行分项工程及费用明细核算(或辅助核算);对待分摊项目的核算要注意借款费用资本化应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待分摊项目应合理分配,一般按照房屋资产建筑面积(或造价)计算分配率进行分配,设备可以不参与分配,要注意将房屋与其他建筑物如围墙、道路、水池、绿化、工艺设备管网等区分开来,避免将房屋无直接关系的设施、构筑物等列入房屋造价,导致房产税过多的不合理现象;工程完工验收后,要及时组织资产清查和办理资产移交工作,对全部合同涉及的资产列出明细清单,账实核对相符,及时建立资产卡片,落实管理部门,避免形成帐外资产;已经移交使用的单项资产未完成决算审计的,要及时估价入账,待决算后调整资产原价。
参考文献
叶晓甦,《工程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
李跃珍,《工程财务与会计》,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赵华,《工程项目财务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年
马连玲,《现代经济信息》,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