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引言3
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问题及原因分析3
(一)我国二孩政策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3
(二)提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因4
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养老保障的影响5
(一)积极影响5
(二)消极影响6
三、结论7
参 考 文 献8
内 容 摘 要
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为实现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以及进一步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的目标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目前,由此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出现,社会养老保险难以实现全面保障,生育政策调整势在必行。本研究分析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政策的制定背景及其内容,从国内目前养老问题现状出发,对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应对措施,为具体实施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
引言
在中国已经实施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人口数量的高速增长,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低生育阶段使中国人口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首先,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从政策实施前的7%上升到目前的14%。其次,新生儿数量的减少,中国的14岁人口在1995年达到了人口的高峰期,然后继续下降。最后,“人口红利”消失了。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中国的人口抚养比将从42.6%的2000下降到2015,在39.4%,之后会逐渐上升。我国2015年前后将从人口红利期转移到责任期。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当前的生育政策导致了劳动力资源的快速下降,不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同时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综合实力有所降低;二是独生子女使很多家庭难以面对失独的痛苦;三是独生子女政策在中国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里使得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者都应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来应对这样的不利因素。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工作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变化必然会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二孩政策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不同层面养老保险参保问题显著
从统筹基金收、支两个方面构建精算模型,借助人口预测数据对统筹基金支付能力及收支平衡进行研究。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4,232万人,较之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620亿元,同比2013年上升11.7%,支出层面金额高达23,326亿元,比2013年增长17.7%,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5645亿元。收入支出对比不难发现,尽管收入金额让大于支出,但随着时间推移,增长比例来看,不就将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调查发现,政策未能包括30岁以下的年轻人人群,比例高达20.1%,本研究认为政策选择应向年轻人倾斜,进一步提高年轻人的保险覆盖面。2014年,城镇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5,310亿元的,各级财政补贴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548亿元,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城市和农村保险的明居数和比例也存在是一个大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养老保险面临人口迅速老龄化的趋势,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年龄段和地区差异等问题是的养老保险存在的缺陷表现得更加明显。由于养老保险体系的覆盖面较窄,同时存在供款不足等客观原因,政府在养老保险覆盖面有所扩大的意向实施的难度日益增大。
2.出现养老保险危机
(1)养老保险支付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始终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农村问题逐渐显露。农村人口结构变化,中青年劳动力远离农村,逐渐突出了农村经济的缓慢增长。2004年以后,中国工人市场供需中呈现用工荒现象,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工人工资逐步上涨,国内企业劳动成本高速增加。2010年起,中国人口中15岁到59岁这一年龄段存在负增长现象。
我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已经很难支持继续缴纳养老保险,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正面临着金融可持续性的可能。从2012年至2014年3年养老收入支出情况可预测未来养老金支出大致状况,2012年保险费收入15027亿元,支出13948亿元,收支相减余额为1079亿元;2013年剔除财政补贴后,“亏空”仅为959亿元,2014年“亏空”3024.87亿元。我国养老基金危机的根源是人口结构不合理,政府在老龄化背景下,试图改革养老保险筹资模式,解决养老保险支付危机。事实证明,通过现有的现收现付制度改革所产生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人口老龄化成为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
(2)养老保险金保值及增值问题
企业年金和国家社保基金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养老基金无形缩水。最近一段时期,我国养老保险取得显著进展,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养老基金的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30%。尽管养老基金的绝对价值大幅增加,但保值增值能力依然不足。业内专家表示,养老基金的结余是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在的银行。因此,对通货膨胀的回报,遭受了看不见的风暴的收缩。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分为3个部分,一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部分是企业年金,还有一部分则是国家社会保障基金。后两只基金国家已经有了较好投资的办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自2007以来,国家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投资的平均收益率分别达到8.47%和8.32%。
3. 独生子女政策诱发弊端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宽,中国家庭规模逐渐缩小,从1982年的每户4.43人缩减至2010年的每户仅有3.10人,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养老问题被明显强化。独生子女在沉重的养老负担面前压力越来越大,同样,老人“失独”也将使其面临毁灭性打击。2002年,中国中央及地方政府逐步意识到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并采取具体且严格的措施来进行治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生育观念得到转变,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开始淡化。男女出生比例自2004年达到峰值的121.1之后,整体上开始下降,但到2014年依然处于115.9的超高位。性别比例失衡是三个因素的结果:性别偏好、生育数量的限制和性别的确定。
(二)提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因
1.养老保险带来的压力
本研究针对养老金缺口发展趋势,根据国家计生委具体数据中选取三个有效方案进分析:方案一,养老保险在2076年达到缺口峰值,此时金额高达14.69万亿;方案二,养老保险的缺口峰值将于2066年出现,为3.51万亿;方案三,2080年出现养老保险缺口峰值,为1.66万亿。由于期间内,中国政府对老年人口养老政策已经度过了最高峰开始回落。由表1可见,无论哪种方案,2038年以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整体入高于出,保持平衡。这是因为增长模式的变化首先对儿童的人口有影响,只有在调整生育政策出生人口达到劳动年龄和退休年龄后,才能逐步影响养老保险的差距,在2040年后的三个方案的养老金差距逐渐显现并扩大的原因。
表1 2010-2080年三种生育政策调整方案下的养老保险缺口发展趋势
年份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年份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2010
1727
1727
1727
2050
-25326
-12579
-10811
2015
4638
4747
4747
2055
-30212
-7756
-2579
2020
11342
11383
11383
2060
-50530
-13312
-2222
2025
9911
9970
9966
2065
-86127
29096
-10914
2030
4279
4371
4349
2070
-128350
-47540
-20978
2035
3733
4246
4229
2075
146403
-62274
-27445
2040
-2416
-25
50
2080
-136442
-60413
15626
2045
-13602
-7313
-6912
2. 延缓人口老龄化,为政策改革赢得时间
目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度仍然有待商榷。但即使如此,“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为我国带来大量新生人口并降低老龄人口比例的作用是无可辩驳的。有相关机构预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每年将会多增加近600万的新生婴儿,这与人口政策保持不变相比,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被延后了五年到十年。就是这五年到十年的时间,为我国政府进一步改革人口政策,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巨大的政策喘息期,使我国政府能够更加从容,理性的应对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低,商业养老保险覆盖程度不足,以及社会养老金缺口扩大化等问题,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赢得时间。同时,国家人口的年轻化对国家的创造力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大量的新生人口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巨量劳动人口,也会为社会带来新兴创造力,帮助国家完成从人口大国到人口强国的改变。
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养老保障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减缓老龄化压力
20世纪开始,尤其“十二五”规划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结构也存在明显变化。新生儿增长趋势的降低,人口老龄化不住加快,中青年劳动主力人口和适龄生育人口开始减少,生育观念的逐渐转变,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实现“一百零二年”的战略目标,为人口创造良好的环境。根据预测,实行全面的“二孩”政策。到2050可以增加30亿以上的劳动力,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有所改善;2050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调整不少于2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2.缓解养老压力
(1)减轻社会养老机构的紧张状况
目前我国已经是进入了人口老龄化时代,但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大约再过二十多年左右、我国老龄化人口将突破3.5亿。面对当下与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口老龄化,我国除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进行的养老以外,主要依靠社会现有的养老机构,大致包括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老年服务中心等。但面对数额庞大的老年人,就算把这些养机构加起来,他们的总床位也远远不足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求,更何况我国的养老机构里面还住着大批情况更为严重的鳏、寡、孤、独的五保老年人,所以养老床位与需求比例更是严重的失衡。面对如此紧张的床位,短期的做法是让国家和社会建立更多的养老机构等。
(2)降低家庭赡养比
我国目前的赡养比例较高。主要由于上世纪70年代实施的一孩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使得我国现在的家庭模式普遍为4、2、1模式,一对夫妻面临赡养4个老人的压力,比例达到了1:2。当然这只是两代人的比例。我们通过数据来分析,我们把两个4、2、1模式的家庭通过联姻叠加过后,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三代人的家庭,该家庭却变为8、4、2的模式。我们可以通过此模式分析得出,这样的一对夫妻要赡养12位老人,他们的人均比达到了1:6的比例,面对两代人人均1:2的赡养比通过联姻变为三代人后赡养比却增加了三倍,如此庞大的赡养比,我国很有必要立即实行放开全面二孩政策。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放开全面二孩政策是如何降低赡养比例的:假如我们实施了放开全面二孩政策,那么我们的人口结构则要从4、2、1模式变为4、2、2的模式。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将此4、2、2模式的家庭进行两两联姻叠加变为我们的三代人,他们的人口结构将变为8、4、4的模式。从此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两对夫妻同样也只是赡养了12位老人,他们的人均赡养比却只有1:3的比例。
据最近一项京沪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35%的家庭要赡养4位老人,49%的家庭要赡养2~3位老人。从赡养费来看,35.6%的家庭每年花费超过2万元,对中低收入家庭仍是一笔重担。“全面二孩”政策有望改变我国长期以来“421”的家庭结构,使家庭中有更多的子女养老,承担养老中的经济压力,并且将父母对孩子的依赖进行分散,能保障较为平衡的养老水平,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从而减轻社会养老保险的负担。同时,“全面二孩”政策还可能纠正中国家庭男女比例,使男女人数保持均衡增长,从而使家庭内部结构更加稳固,社会失孤问题减轻,老人更容易得到子女赡养。家庭成员的年轻化还会带来家庭风险保障意识的提升,新一代子女保险意识的提升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口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比,使老年人养老风险得以分散,保障水平得以提高,减轻子女抚养压力,社会保险保障压力,形成良性循环。
(二)消极影响
1.未能及时解决根本性养老保险问题
自1997年养老保险改革以来,城市雇主一直被要求按照每个工人薪资的20%缴纳社保,同时工人不得不拿出工资的8%向个人退休账户缴款。这些较高的缴纳比例有望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养老保险体系奠定基础。然而,这些缴纳全都由地方政府经手,后者往往会“借”一大部分资金用于支付1997年之前国企工人的养老保险。因此就算我国立即放开全面二孩政策,由于人们对生育二孩的各种成本考虑,导致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底下,又由于就算人们选择的生育二孩,但要对我国的养老保障影响不能立竿见影,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为了解决当前养老保障融资和流动问题,本研究建议,中国中央政府应该承担起历史遗留的养老保险支付责任,相应地,应该停止让地方政府经手养老保险缴纳和福利事宜。接下来,中央政府可以确保当前的养老保险缴费专款专用,即用于支付当前工人的退休金。
2.养老保险不能满足增值要求
目前,养老保险投资一般只限于利率很低的中国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明显的例外是帮助地方政府为养老保险体系提供资金的全国社保基金(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中国应该出台更为灵活的养老保险投资规则,全国社保基金现在拥有一个专业投资团队,他们被允许将养老保险资产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包括外国证券。因此,全国社保基金可以借助一个多元化的国际投资组合投资当前的养老保险缴款,获得高于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的长期回报。此外,全国社保基金可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更长期的视野(而不是由短线交易主导),在这方面扮演关键角色。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对养老基金的威胁是长期的,生育政策不会对人口结构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未来10年内,职工养老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将遭遇困境。尤其是在未来20年内,这一问题会更为严重。因此,社保部门应该做好基金预警工作,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基金的平稳运行,通过各种措施保证社保待遇的兑付,维护社会稳定。如果 “全面二孩”政策能够落实好,那么该政策对于基金的正面影响将在20年以后出现。
三、结论
本文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预测数据,预测在不同计划生育政策下,2010年——2080年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趋势发展。结果表明:2038年后,城市发展和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在老年人的依赖性差异不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获得更大的支持。但实时的放开政策,新生儿的出现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老年人口的老龄化进程,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贡献也更为明显。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政策的制定背景及其内容,从国内目前养老问题现状出发,对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应对措施,为具体实施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缓解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和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理财的可持续性视角,及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并逐步全面放开“二孩”生育。
参 考 文 献
[1]张鹏飞,陶纪坤.全面二孩政策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17,(01):104-115
[2]肖彩波,邓大松.“全面二孩”政策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能力的影响[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03):15-24.
[3]刘昕,刘薇. 全面二孩政策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缺口的研究[J].财政科学,2017,(05):98-111.
[4]王骏.简议“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6,(27):111-112.
[5]曾益,张心洁,刘凌晨. 从“单独二孩”走向“全面二孩”:中国养老金支付危机能破解吗[J]. 财贸经济,2016,(07):133-146.
[6]厉雨婷,王心怡. “全面二孩”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7,(1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