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税收的起源和发展-------------------------------------------------------------------------4
二、社会主义税收的职能---------------------------------------------------------------------4
三、社会主义税收存在的必要性------------------------------------------------------------5
内 容 摘 要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一定的社会公共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方式。随着国家产生,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税收也就随之而产生。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社会主义税收具有收入分配职能、调节控制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作为政治权力体现的税收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因为国家还存在。国家的财政收需要税收,社会财富公平分配需要税收,经济稳定增长需要税收,社实现国家政治目的需要税收,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用民,这些都决定了社会主义税收有存在的必要。
关键词:税收起源 职能 社会主义税收
社会主义税收存在的必要性
税收的存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国家在经济上的体现,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只要有国家存在,税收就要存在,并且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存在,那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也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一、税收的起源和发展
税收起源于国家的出现。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的产生,这是社会政治条件;二是财产私有制度的存在,这是社会的经济条件适当的客观经济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私有制,阶级也就随之产生。统治阶级为了占有剩余产品并保持分配上的特权,就必须有一种政治上的统治,于是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就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由于国家本身不能产生物质财富,只能凭借政治上的权力,强制、无偿、固定地取得剩余劳动产品。另外,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世界各地国家产生的具体时间不同,因而税收产生实际历史过程也不相同。在古埃及,约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成为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国王法老代表奴隶主阶级掌握全国政治、军事、司法等大权,除了占有奴隶的劳动产品外,还强迫平民缴纳谷物、蔬菜、皮革等物品,这是人类最早征收的实物税。产生于公元前1894年前的亚洲西部的古巴伦王国,其税收则是公元前十九世纪产生的。在欧洲,税收是公元前五世纪随着古希腊奴隶制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在我国,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代是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代征收的贡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税收。
税收产生以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四种社会制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税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发展决定的。
首先,税收分配性质或体现的分配关系的发展变化。税收产生以后,先后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四种社会制度,各个不同的社会制度的税收体现着各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分配关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税收性质,则是体现了社会主义税收与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其次,税收制度总体结构的发展变化。税收产生以后,税收制度结构的发展经历了以古老的直接税为主、起源于封建社会末期并盛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间接税为主和现代直接税为主的三个时期[2]。社会主义税收是以现代直接税为主。
第三,税收分配形式的发展变化。税收分配形式经历了从落后时期实行的实物分配到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后实行的货币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也就是说,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税收的发展。
社会主义税收经历了税收分配性质、税收制度总体结构和税收分配形式三种发展变化过程。并且,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税收也将不断发展。
二、社会主义税收的职能
税收的职能,是指税收分配手段本身所固有的功能。税收职能由税收的本职决定的。税收的本质就是分配问题及其产生的关系,它是在分配中为国家财政形成收入、调节生产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和监督经济活动,因此,税收具有财政收入职能、调节职能和监督职能。社会主义税收的本质也是个分配问题,它是国家筹集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的工具,调节我国不同生产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和生产经营活动,监督国民经济和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为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体现的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社会主义税收具有三大职能。
(一) 财政职能。税收的财政职能是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财政职能是任何社会形态的国家税收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税收作为一个分配范畴,其在分配中首先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把一部分社会产品分配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成为国家取得收入最主要的来源,但这不是一个国财政收入的全部来源。我国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税收。一个国家税收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即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有多大部分转移到国家手中而被国家所占有)由多种因素所影响,如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国家的职能范围、人口状况及国际环境等。其比重的大小只能由各国根据自身的具体国情来确定,我国目前税收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左右。
(二)调节职能。税收调节职能是指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税收是一种分配活动,它在分配中除了为国家组织财政收入外,还会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在征税过程中,对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和经营决策产生影响,对经济的调节有杠杆的作用。税收的调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税收一开始就具备的,只要有税收的存在,税收调节功能就一定存在,换言之,任何社会形态的国家税收都具有调节控制职能。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不完善和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不足,税收更是要强化其调控职能,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主义经济进行调控,从而有效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
(三)监督职能。税收的监督职能是指税收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反映、督促和制约的功能。税收在为国家筹集资金的过程中,要和国家经济的某些方面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某些环节保持相应的联系,这就可以通过这种关系来反映情况、发现问题,对经济起一种监督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税收制度的严格执行,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严肃财经纪律,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三、社会主义税收存在的必要性
税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税收的存在同国家的存在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国家的存在是税收存在的决定因素,因为国家的存在离不开税收,国家需要税收。只要国家还存在,税收也就必然存在。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么税收在国民经济中就会发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国家的财政收入需要税收
一个国家要实现其职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进行政权建设,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另一方面还要进行经济建设和宏观调控,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在现代国家中,组织财政收入的形式除税收外,还有国债、租金、规费、发行纸币等形式,但是税收是国家财政唯一可靠并且有效,古老而又高级的财政收入形式,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佳形式。[1]税收具有为国家取得收入的职能,为国家及时足额地取得财政收入,同时又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后盾,因此,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在国家财政收入中一直占有极为重要的比重。目前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0%左右,虽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国有企业实行税改税和较多的举债,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是,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其仍将是国家财政收入最基本最重要的来源,在国家财政收入中仍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另外,税收由于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在取得财政收入方面具有其他收入形式所不具有的优越性,它能够为国家及时、稳妥、有效地取得财政收入,满足国家实现其政治职能的物质需要。因此,税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二)社会公平需要税收
税收具有调节经济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现象,不利于调动广大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社会财富在分配上差距过大,定会出现贫富悬殊甚至两极分化,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税收能对社会财富的分配起到调节作用,公平社会负担,激励平等竞争。
首先税收是一种凭借政治权力的分配手段,它可以改变社会财富的自然分配状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公正、平等的税收环境。税负的不公不但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全面的税负公平能调节经济,促进各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
其次,税收能调节个人收入,缩小收入分配上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不利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过大的收入差距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反对平均主义,更要反对个人收入出现两极分化,因此,这就需要税收来进行调节,对高收入者进行课税,对低收入者进行保护,缩小贫富差距,化解贫富矛盾,促使社会财富按照社会公认的公平原则进行分配,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此看来,社会主义税收存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税收能够在不同经济成份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和经营方式并存,国家要以税收的形式参与它们之间的分配,合理地调节分配关系,这样,既有利于公平社会负担,又有利于激励竞争,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我国经济持速合理发展。
(三)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需要税收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下,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任务。首先,税收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手段,运用它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它能贯彻产业政策,调节宏观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作基础性作用,对产业结构的形成和调整有决定性作用。税收在不同商品课税上采取公平税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税收能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对那些市场不能调节的产业部门能进行有效地调节。税收对经济发展速度、需求平衡的供求状况等能进行宏观干预和调控。第三,税收能监督社会经济活动,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税收可以通过其分配涉及面广这种联系,在经济的各个方面反映情况、提供信息及发现问题,促使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对国民经济进行有效监督,在监督企业经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严格执法,打击各种经济违法行为,从而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促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第四,各收能调节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调节经济的手段,通过税收能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积累与消费以入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由此税收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
(四)国家主权独立需要税收
发展对外经济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需要运用税收来保护本国的权利和利益。我国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二十几年来,对外经济交往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绩。随着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和深入,商品和人员进出的步伐也将随之加快,发生税收关系也就无可避免。这些税收关系,既涉及到本国的政治主权,也涉及到本国的经济利益,这些方面税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国家灵活地运用各种税收政策,对符合我国需要的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我们要通过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进入我国,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税收的调节作用,鼓励我国商品出口,促进我国外贸事业的发展,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开展经济技术交往,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也需要税收。
综上所述,税收的存在,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说:“废除捐税的背后就是废除国家。共产党人认为,废除国家的意思只能是废除阶级的必然结果,而随着阶级的废除,自然就没有必要用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力量去统治其他阶级了。”[2]深刻揭示了只要阶级存在,国家就必然存在,只要国家存在,税收就必然存在。因此,在我国,因为国家还需要存在,税收就不可以被人为地废除,它将在相当长的时间继续存在。
参 考 文 献
[1]《捐税体现着表现在经济上的国家存在(一)》 《也谈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什么要有税收兼评私有制决定税收论》 张晋元 新浪博客网 2006-12-3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