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制约运行效率
(二)集中核算后乡镇财政所内控制度尚未跟进
(三)、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预算控制脱节
(四)、乡镇债务管理随意性大
(五)、会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六)会计信息传输迟缓简单
二、完善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建议
(一)、对现行核算模式进行适当归并
(二)、完善乡镇财政所内控制度
(三)、细化预算管理 双向控制预算
(四)、设立偿债专户 加强偿债管理
(五)、提高乡镇财政所报帐员的素质
(六)、强化集中核算会计人员的管理
(七)、加快会计信息的网络化进程
内 容 摘 要
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财政在全部免征农业税后,管理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推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管理改革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核算模式,如何体现集中核算的高效性,如何加强核算和管理之间的联系,如何在乡镇财政现有状况下实行有效的内控制度;在财务管理、信息传递、内部核算模式等方面仍然暨待完善。
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财政在全部免征农业税后,管理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推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管理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县从2005年起全面推行“乡财乡有、代管消债”的财政管理方式,在坚持县乡“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前提下,按照预算管理体制、理财机制、会计主体的法律责任“三不变”的原则,乡镇财政资金使用与会计核算分离,对33个乡镇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正常运行几年以来,在规范乡镇财政收支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核算模式,如何体现集中核算的高效性,如何加强核算和管理之间的联系,如何在乡镇财政现有状况下实行有效的内控制度;在财务管理、信息传递、内部核算模式等方面仍然暨待完善。现就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点初浅的看法。
一、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制约运行效率
现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是财政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会计分设并由不同的两人担任。在运行半年以来,觉得多有不便。一是不利于集中提供财务信息。乡镇财政所必须询问两个会计才能清楚资金情况;核算会计顾此不能失彼的后果就是降低了管理质量;在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方面基本上只有机械的资金收付,根本没有精力谈及预算管理。二是不利于年度决算编制。按照现在的核算模式,年终决算时,每个核算会计要编制4套不同的报表,精力过于分散,肯定导致报表质量不高;核算会计之间时间牵制过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二)集中核算后乡镇财政所内控制度尚未跟进
会计集中核算后,与其相适应的乡镇财政所内控制度建设尚未跟进。部分乡镇财政所可能因人员减少而实行一人多岗,甚至一人包揽财政所全部业务,缺乏基本的内部牵制制度,埋下了非常大的财务隐患。许多乡镇财政所内部在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债务管理方面存在简单化倾向,财务管理漏洞明显,内控敏感度不高,财政管理的内部监督形同虚设。
(三)、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预算控制脱节
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预算控制脱节。首先,乡镇部门和专项业务费较多,核算会计没有参与预算编制全过程,对定额预算部分尚可控制,对非定额预算部分则难以实行归类控制。其次,按照现行运行模式,在乡镇财政所内部,知晓预算具体收支全貌的只报帐员一人,核算中心因非定额项目和预算科目的非对应性,不能从报表上提供可供对照的数据,可能导致预算收支的随意化、模糊化、简单化。
(四)、乡镇债务管理随意性大
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代管消债,要求在2009年清偿所有乡镇债务。尽管年初下达了乡镇年度偿债计划,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各个乡镇在偿债资金的来源管理上随意性较大,偿债进度还是不统一的。而且旧债未还又添新债的情况没有很好解决。
(五)、会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后,报帐员成为乡镇财政所和核算中心的联络主纽带。在现行管理核算制度衔接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报帐员较核算员更全面了解财务收支详情。报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政策业务水平和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息息相关。现任33个乡镇的报帐员,原来没有从事过核算会计业务的近4成,而且参加工作时间短的不在少数,在财务管理上没有一套完整的现实理念,对往来款项的来龙去脉不甚了解,对复杂业务的概念模糊、分析不甚透彻,可能误导核算人员,导致核算的不准确甚至错误。
乡镇集中核算人员是年初通过考试从各乡镇抽调而来,但业务熟练程度不一,对具体的会计业务有不同的个性看法和处理方法。核算人员缺乏统一具体的可操作的核算规范,以满足会计单位、核算中心和财政审计部门的多方需要。
(六)会计信息传输迟缓简单
核算地点的变化和远离,带来了会计信息传输的迟滞。现行的会计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纸质的统一会计报表。但是,乡镇对具体核算情况非常关注,而这些信息不能完全从报帐员处取得,只能电话询问核算会计,带来了乡镇政府决策和财政管理的不便。
二、完善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建议
(一)、对现行核算模式进行适当归并
集中核算初期考虑现行核算模式,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会计分设的时候,主要是基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不得兼任单位会计。而制度的背景应该是分散型核算,目的也是为了规范预算管理,规范资金拨付行为。但是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之后,核算的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核算会计不再是单位的内部人,他们所处的位置相对超脱,和单位没有任何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会计由同一人担任并没有违背制度的基本原则。
两个会计由一人担任,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对乡镇和核算中心都是大有益处的。核算会计更能深入熟悉了解一个乡镇的财政全貌,在预算管理、票据管理、往来款项管理、内控监管、报表信息的提供等方面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完善乡镇财政所内控制度
分散型的核算方式注重管理与核算的密切统一,而集中型的核算方式造就了财务管理的空心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完善,需要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紧密跟进。
建议乡镇财政所至少应有两名以上业务人员,确实只有一人的财政所,可以考虑将业务并入办公室统一管理。乡镇财政所应着手重点制定如下内控制度:货币资金的收支报告制度、非税收入的报告制度、票据结报检查制度、固定资产的登记制度、部门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制度、往来款项的核对制度、债务偿还的统计制度。同时应设立财政内部审计岗位,监督财政收支和核算情况。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报帐员岗位和票据管理岗位、档案管理岗位的相互分离和相互制约。
同时,应加快乡镇集中核算中心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尽快融入业务单位,熟悉乡镇基本情况,关注财务管理重点,加强与乡镇的业务衔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加大财务管理的参与度,避免集中核算流于形式化。
(三)、细化预算管理 双向控制预算
建议核算会计参与乡镇预算编制,对其财政预算和部门预算了然于心。同时对非定额预算支出实行辅助核算,以准确提供预算支出情况,实行双向控制。在核算模式转变的同时顺利实现预算管理的有机衔接,增加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可控性、预测性和参与性,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四)、设立偿债专户 加强偿债管理
鉴于偿还债务的必然性,可以设立乡镇偿债专户,收纳财政总预算会计拨付一般借款时按一定比例划入的资金和县财政配套的偿债资金,以年初偿债任务为限,实行目标控制,专项用于偿还乡镇债务。此举可以强制控制偿债资金流向,避免乡镇因资金管理不严而怠于偿债。
同时,在核算中心内部实行严密的新债监控报告制度,坚决制止乡镇新增债务。
(五)、提高乡镇财政所报帐员的素质
针对报帐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应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报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教育,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培养廉洁奉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谨慎负责的工作作风,培养正确的金钱观,杜绝贪念,勿因恶小而为之。2、加大报帐员的财政业务素质培训力度,强调会计基础规范,剖析重点财务管理实务,增强财务分析能力,缩小业务差距,提高整体水平。3、财政所内部应团结向上,对报帐员应实行传帮带,传优良的财政工作作风,帮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带新手尽快熟悉业务、独挡一面。
(六)、强化集中核算会计人员的管理
应经常召集集中核算人员召开业务探讨会议,就核算中出现的新问题和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在会计业务处理的具体原则上取得一致的意见,建立共同的核算方法,步调一致,逐步规范集中核算会计行为,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核算模式。同时应加强会计人员的保密意识教育,严格保守单位经济秘密,不得有意或无意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人是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士气胜则团队强。应增强核算人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规避个人弱点,整合团队优势;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使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七)、加快会计信息的网络化进程
提高核算中心的服务质量,实行会计信息网络传输非常必要。应逐步增强其远程应用功能,保证乡镇可以快捷进行远程调用、查询、打印等操作,逐步实现乡镇支出“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支付”,使参加会计集中核算单位的信息管理不再因为距离的远离而有任何不便,使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便捷化、高效化、长效化。
参 考 文 献
1、上海市财政局,《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研究》,《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年第7期
2、《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创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规章制度全集》,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