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法律环境的影响
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需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支撑。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完善法制建设、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信用评估、客户资信调查、信用标准确定、应收账款催收及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等方面还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面对信用缺失、故意拖欠、逾期不还、蓄意占有债权人资产的行为无法可依。甚至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部分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在处理信用缺失单位和个人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纵容和助长了诚信缺失行为的滋长,为社会信用危机提供了条件。
4 改善龙薇实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策略
4.1 转变经营观念,重视资金管理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败。要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首先需要龙薇实业公司的管理者彻底转变传统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改变“重利润、轻现金”、“重销售、轻管理”的观念,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遵循“现金是王”的行为法则。只有这样,才能在机构设置、人力资源调配、资金安排、政策制定、绩效考核等方面合理安排,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确保应收账款及时回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2 树立品牌战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增强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战略、提高客户对公司和产品依存度和信任度,是龙薇实业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取得市场主动,增加对客户的可选择性,降低信用风险,有效控制应收账款的重要途径。因此,龙薇实业公司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是狠抓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强市场调研,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及时研发和生产适销对路产品;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增添新型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及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时组织产品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确保产品性能、质量优于行业同类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二是狠抓售后服务管理,通过优质服务,提高客户售后服务满意度,创造产品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改变低价促销和信用销售的被动局面,反被动为主动,取得市场竞争和信用销售的主动权,达到有效控制应收账款,提高应收账款质量的目的[10]。
4.3 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组织机构
企业应当根据组织架构的设计规范,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梳理治理结构,应当重点关注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履职情况,以及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运行效果。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企业梳理内部机构设置,应当重点关注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运行的高效性等。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中存在职能交叉、缺失或运行效率低下的,应当及时解决。
传统的应收账款管理把管理重点放在对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上,管理起点是应收账款逾期以后,因而它是一种被动的、事后的控制。科学的应收账款管理应该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三个环节对应收账款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并把管理措施和管理责任分解到应收账款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防范、风险控制的有机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系统。
4.4 完善坏账准备机制
市场情况瞬息万变,无论公司采用何种信用政策,无论对应收账款实施如何有效的控制和催收,只要公司采用信用销售,坏账损失就必然会发生。因此,出于谨慎性原则和对稳健性的考虑,龙薇实业 公司适当应计提坏账准备,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1)坏账准备金计提方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采用个别认定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这种方法和比率计提的坏账准备,与 龙薇实业 公司的实际情况不符,存在已经形成坏账的应收账款没有及时计提坏账准备的现象。建议 龙薇实业 公司计提坏账准备时将个别认定法和账龄分析法有机结合,对于有确凿证据或迹象表明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避免虚增利润,维护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2)坏账损失的确认
目前,龙薇实业公司对坏账准备尚未明确标准,坏账损失的确认和核算存在主观性。建议龙薇实业公司规范坏账损失的认定,并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收账款确认为坏账损失:债务人依法破产或撤销的,在取得破产宣告、注销工商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债务人死亡的,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涉及法律诉讼的应收账款,被判决或裁定败诉或虽然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的应收账款;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其偿债义务超过三年,公司具有依法磋商、催收记录,且确认三年内没有任何业务未来的,扣除相关责任人员赔偿后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余额;
4.5 合理地利用抵押担保
设立抵押担保是公司提高应收账款质量的有力保障。龙薇实业公司在为客户提供信用销售时,可以根据客户信用情况要求客户或者第三方提供一定数量的财产作为履约担保。如果客户不履约偿还货款,公司有权依照合同约定取得抵押财产所有权,或处置抵押资产用变卖所得补偿应收账款损失。这种方式一般只适用于对客户资信不了解或有过不良记录的中小客户。对于资信状况一直较好,偿债能力比较强且没有不良记录的客户则不能滥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取得的抵押财产,必须是客户或者第三者拥有所有权或处置权的财产,不能用没有所有权或处置权的财产作为抵押或者重复抵押。
4.6 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经验
(1)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在企业内部应分别规定业务部门内各级管理人员可批准的赊销限额,限额以上须报经上级或经理审批。这种分级管理制度使赊销业务必须经过相关人员的授权批准,有利于将其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审批制度与企业的销售政策、财务控制是互相连接的,也与企业的组织架构相配合。
(2)强化应收账款的单个客户管理和总额管理
企业对与自己有经常性业务往来的客户应进行单独管理,通过付款记录、账龄分析表及平均收款期判断个别账户是否存在账款拖欠问题。如果赊销业务繁忙,不可能对所有客户都单独管理,则可侧重于总额控制。信用管理人员应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收款期、收款占销售额的比例以及坏账损失率,编制账龄分析表,按账龄分类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以便正确估量应收账款价值,并相应地调整信用政策。企业对大客户与小客户区别进行管理,大客户是指这类客户的销售额占了企业一个很高及很重要的比例,他们的销售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严重的更会影响企业的生存能力,故大客户是企业的重点客户,其风险也比较大,相对其余的一般小客户,因为收益较小,其风险也比较小。企业应定出规则,对重点大客户的资料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例如深入的信用调查、客户的股本投资结构、主要经营管理人、财务状况等等。对长期交易多年的客户也应定期性进行资料系统化更新,不能因为老客户原因而放松危机管理意识,一般业务员大多认为长期交易、金额不高且信用良好的客户,是没有风险的,对此,企业必需要纠正此观念。
(3)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
为防止销售人员为了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行销售,企业应在内部明确追讨应收账款不是财务人员而是销售人员的责任。同时,制订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过程负全责。这样就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结论与展望
目前,信用销售已经成为企业商品销售的主要方式,应收账款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日渐突出。因此,应收账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转变思维观念,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三个环节上下功夫,才能真真实现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才能达到扩大产品销售、降低信用成本和财务风险的“双赢”目标。同时,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仅涉及企业局部利益,而且反映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程度。通过对应收账款管理的探讨,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法制体系、健全市场机制,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文静.浅谈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西财税,2010,11(07)::11—13.
[2] 郭亚雄.论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06(12):21—23.
[3] 郑方松,王垒,李立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与对策.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11(03):28—29.
[4] 高荔,张传平.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商场现代化,2006,22(02):32—34.
[5] 邵丽丽.论应收账款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03(01):19—21.
[6] 曾朝阳.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决策探索,2006,11(10):44—46.
[7] 李静.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辽宁经济,2009,33(02)::20—24.
[8] 张红.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西部财会,2005,11(05):06—08.
[9] 邹加好.浅谈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几点认识.科技资讯,2005,11(22):26—28.
[10] 姚春姬.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浅谈——以华丰木业公司为例.北方经贸,2010,09(04):11—13.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2014(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