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要转变观念,艰苦创业、敢于拼搏。加快企业改制和机制转换的步伐,真正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驾驭市场和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制定实施新的企业目标,推动企业从国内走向世界。
7.要善于调动和凝聚职工积极性
妥善处理好劳动关系,调动职工积极性,是我国企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方面,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作为企业家,要坚持“双维护”原则,既要维护职工的利益,又要维护企业的利益。
二、我国企业家的成长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的企业家成长是在一个不断进行组织创新并逐步走向成功的社会过程,经济环境的不理想给企业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不同的企业家成长具有很强的破坏或促进作用,企业家的成长环境有时会比企业家本身所具有的个人素质更重要。我国缺乏大的企业家,很大程度受到以下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经济制度环境存在问题
作为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中国国有企业收入增速出现连续5个月下滑,反射出中国经济面临的复杂形势超过预期。在国企中占比较高的电力、煤炭、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持续低迷的状态,加大了中国经济复苏难度。从数据上看,中国的经济,确实是很不乐观。2014年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下行的发展。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营业总收入增幅在进入2014年以来,出现了连续五个月的下降态势。据统计,2014年1~5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88313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中央企业115265.2亿元,同比增长4.3%。地方国有企业73047.8亿元,同比增长6.9%。从单月增幅来看, 1月至5月国企总收入出现阶梯式下降。根据财政部披露,截至5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957304.9亿元,同比增长11.3%,负债总额624456.7亿元,同比增长11.7%,资产和负债均呈现大幅增长。
企业在现代产权制度方面的要求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是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是建立法治规则和诚信文化的基础。保护严格、流转顺畅有利于保护各类财产权,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企业家能力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其功能是对要素进行配置,决定着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没有产权界定,就无法进行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市场交换、流动、组合和优化配置,企业和整个经济只能低效运转。这即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家成长的重要基础。
(二)经济市场环境存在问题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企业家创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赖于健全的法律体系的保障。在法律混乱的环境中,企业家行为更多地体现为非生产性行为,而不是生产性行为。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讲,健全的法律制度能促使企业家作出生产性行为,并抑制非生产性行为,从而促进企业家的成长。企业家产权作为企业家最为关心的一项制度安排,它是影响企业家成长的最重要因素。 国企的高层老总,常被人冠以“企业家”之称,其实他们未必是真正意义的企业家。相反,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这几乎是中国式国企老总的宿命。
云南红酒业集团董事长武克钢曾说过国营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企业家。那些自认为是企业家的国营企业的人,其实他们不是企业家。而是事业家,他们的命运跟企业是分离的。而国资控股的青岛啤酒董事长孙明波也拒绝被称为企业家,认为国企没有企业家。
(三)企业制度环境存在问题
企业家在崇尚创新和创业的环境中能够更好的成长,要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人文环境。人没有一点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就干不成事情。社会对这些精神没有容忍、提倡的基本态度,就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如果社会不崇尚不提倡创新、冒险的精神,不重视宽容个性特征,不鼓励敢想敢干,不容忍失败挫折,那么企业家就没有社会宽容和理解的文化土壤,就会丧失勇气和冲劲。美国等发达国家工业经济崛起的经验表明,鼓励冒险和容忍失败是杰出职业企业家辈出的必须条件。取得成功固然伟大,但创新者倒在探索路上的失败同样值得尊敬。他们的失败给后来者的成功提供了一个路标。
(四)企业管理环境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存在缺少激励机制的问题,声誉既是一种公共产品,又是一种“内激力”。“内激力”是企业家出于内心,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工作,最大可能地发挥个人能力,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实现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个被激励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企业家精神的产生和巩固的过程。真正持久和强效的企业家精神必然需要企业家对其正面声誉的自我营造,当然也需要社会构建外在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家行为的控制,对企业家精神的引导。社会应该给予创业者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帮助他们茁壮成长,使我们的国家有更多的企业家,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国家能够进入管理经济,迈向企业家经济。
在国有企业中持股有利于激发、造就企业家,持有相当股份是企业家的必要条件。然而,长期以来对国企高管持股监管严厉。例如华润集团、中国建材集团均为国有独资企业,宋林、宋志平不持股。中长期激励同样很严, 2013年,A股共153家上市公司公布股权激励方案,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仅占9%。同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股份占总股本普遍小于1%,收益占薪酬总水平的最高比重原则上不得超过40%。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整体看属于“小改、小闹、小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国企负责人的长期激励问题。
三、影响我国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因素分析
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对中国国企企业家成长影响因素的探讨(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