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制度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将长期处于短缺经济时期,市场空子多,同时我国处于政策和法规不完善时期,政策空子很多,新旧体制转轨期,体制空子很多,投资者不成熟时,消费者不成熟。当前,中国的企业太缺乏务实的精神,这也是中国企业做不大,做不强,做不长的原因。试想这样的经济环境怎能造就成熟的企业家。中国企业需要的是重塑一种企业制度,这种制度使企业的发展不是去投机,也不是去赌博,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通过投资和劳动创造财富逐渐走向成熟。国企企业家由于长期在政府经济部门工作,尤其是从企业的最底层一直做到大型国企高层领导的企业家,熟悉大的宏观环境、国策动态、国民经济运行,以及股市动向等,并能通过宏观经济视野来审视、规划和指导企业行为。
(二)市场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或体制基础制约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企业家只能在市场经济下产生。市场瞬息之间就使一切变得过剩的态势,使得从事企业经营的人们不得不迅速的创新。加之社会对企业家职业的推崇,所有这一切,无异是催生企业家的土壤。市场经济越成熟,越能够产生成熟的、理性的大企业家。综观市场经济之运行,优胜劣汰的平等竞争过程是一切名牌脱颖而出的规律。我国现在进入创业的门槛比较高,这里包括进入过程的资本准备较高,政府人为设置的门槛也比较高,漫长而烦琐的程序及寻租现象让人望而生畏。如果我们这一方面的手续简单再简单,再加之公开、透明、公正,我们就具备了大量的企业家脱颖而出的先决条件。企业家也是一种要素,在市场经济下这种要素也需要流动起来。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家市场。
(三)企业制度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没有世界级的企业,就不可能有世界级的企业家。从制度人格化的角度看,企业家与企业的关系是以企业——企业家的逻辑构建的。企业是一种组织,而组织是一种制度安排。企业家是企业制度安排的产物,是企业组织制度的人格化。市场制度是交易制度,企业制度是长期合约制度,市场制度与企业制度的统一,是企业家成长的客观基础。我国在制度变革中,通过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强化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使作为市场产物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大幅度增长。客观上为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起了一个引导作用,会使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充分实现,引导更多的人投身到企业家这一职业中来,进而增加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社会总供给。造成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严重短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未能形成这样一个合理的选拔机制。当然企业制度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是一个系统工程。
虽然我国把保护合法私有财产写入宪法,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缺乏对个人财产的有效保护,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我们的法律更多地在保护所谓的国有资产,对个人资产的保护很弱,在国有企业中,职工和经营者拿了公司的钱或是贪污或是挪用公款,均以刑法来定罪,而在民营企业中也往往是经济纠纷。在职人员的职务性专利技术和专用技术属单位(国有)所有,出现侵权时,以侵吞国家财产论,用刑法定罪。而在民营企业中,企业所有的知识产权被某些人占有使用,以及个人知识产权在民营企业使用中出现的纠纷,也往往以经济方式来解决,对这种侵权制裁的力度也远不及对国有所有的技术侵权的惩罚力度。因为无法保护个人的财产,包括无形的财产,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也制约着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无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还是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其经营理念都非常狭隘,他们都在回避个人财产被他人侵犯,他们所做的就是固步自封,牢牢抓住自己手中的权力,牢牢控制住人财物,像守财奴一样守着自己的那有限的财产和人力资本。
(四)企业管理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家非常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管理。管理不仅包括组织管理,而且包括产品管理、市场管理、经营管理、人才管理等在内的全方位管理。如果人们认为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企业效益的主要来源,则会对企业家人力资本提出强烈需求。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市场竞争压力,人们对管理功效的认识加深,开始重视管理,但是企业界往往对管理的某些方面重视有加,而对全方位管理重视不足,因而导致他们对集全方位管理才能于一身的企业家人力资本需求不足。
中国至今没有形成自己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一些在国际上已经比较成熟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如科学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等的应用范围仅局限于部分行业中的少数企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意识普遍不足。当前,我国的企业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管理粗放,各种成本费用居高不下,一些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出现滑坡,以改代管、以包代管、以股代管、以奖罚代管的现象依然严重,企业管理人才严重不足,职工的技术素质低,参与意识差等等。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中,存在战略危机、内部管理混乱、决策急躁、盲目扩张、盲目投资等等弊端,企业由于管理不善走向毁灭的不在少数,企业家也由此纷纷落马,葬送了前程。避免或减少这种现象发生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培养企业家的关键,是企业家成长必须具备的素质。
四、改善企业家成长环境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改善我国企业家的成长机制主要包括影响企业家成长的企业机制改革创新和企业家制度的改革创新两方面。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改革
1.国有企业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关键。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存在状况决定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国家控股,企业成为多数投资者的企业,政企分开。例如根据国资委的规定,国资管理机构只是根据出资额多少负责派出国有资产的产权代表,而不管理企业的领导班子,出资人的利益将来更多地要依靠产权代表通过董事会的决策来维护。这样,企业才能实现产权关系清晰化、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代表人格化、产权交易市场化,产权保障法制化,从而使企业成为“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主体,这也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改革的结果是政府不再任命企业经营者,企业经理的选择自然有承担风险的资产所有者从竞争的经营者市场上选择,这样把真正具有经营才能的人选到经营者岗位。这项改革意义深远,必将形成对企业家的大量需求,进一步带动企业家的供给,促进企业家职业化,形成中国的企业家阶层。
2.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企业家阶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要从根本上改变国有资产出资人虚位、缺乏明确的、人格化的责任主体。由国资委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委专门负责国有资产,派产权代表通过企业董事会履行出资人权益。为建立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提供了制度基础。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转变,国有独资公司改造成多元投资主体,其他的所有者都到位了,建立股份制企业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出资人代表”的实体形式是接受国家股东委托经营国有资本的投资控股机构,它向企业派出代表股东资产权益的董事并按资产份额确立在董事会中的发言地位。企业董事机构依照《公司法》的权利设定,享有对企业重要人事、重大资产决策和收益分配的控制权,以及对公司进行战略性指导的权力。公司董事机构聘任企业最高行政长官和组建企业经营管理班子。由此,“出资人代表”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本所有权,公司董事机构接受股东委托行使企业法人资产控制权,企业行政长官和领导班子受聘于公司董事机构执掌企业经营管理权。做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合理分离,相互间形成了有效的制衡与激励。 在上述制度创新下,才能建立起有效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使中国的企业家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