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经营者来说,能够产生激励作用的因素很多,例如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市场的激励和约束,但首先是其人力资本产权被予认可;其次是有一个与自身能力与经营结果相当的报酬方案;最后要满足其精神需求。因此,构建新时期经营者激励机制,必须首先从企业制度上作出安排,容许经营者参与剩余分配,以保证其具有充分使用人力资本的自我激励。这是现代激励创新的核心要素。企业廉价使用经营者人力资本的时代已经结束,在未来的全球性人力资本竞争中,优秀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价值必定要实现预期的回归。要建立在经营者实现自我价值必须依托的、最牵动其情感意念的“企业经营事业”这一基础上。进行岗位竞争来满足企业家成功的需要,采用业绩目标激励、信任授权激励和声誉和社会地位激励等不同的激励方式提升企业家的热情。我们要有成就经营者的气魄和胸襟,将产权激励、报酬激励与精神激励“三管”齐下,以充分挖掘经营者的创造潜能和奉献精神。
2.约束企业家的途径
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使董事会、监事会真正起到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约束作用。应着重优化国有企业的领导关系结构,建立内部制衡机制,建立领导成员之间权责协作基础上的内部制衡机制。建立责任明确到人的监督约束制度,建立企业经营者经营责任终生追偿制度。履行所有者职能的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承担选择、任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风险和责任。对于国有企业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只采取对企业进行罚款之类的措施,还应追究国有企业经营者个人的责任。实行产权代表报告制度,国有资产的产权代表应就企业产权变更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定期或不定期向国有资产投资主体报告。改善外部监督机制,增强市场机制监督约束的有效性,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看,对企业经营责任者的外部监督机制应该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逐渐完善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进而监督约束经营者经营行为。完善经营者的法律监督机制,从法律制度上完善与健全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监督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股东对经营者的法律监督。为提高股东监督权的实效,需要进一步充实股东知情权。
五、结 论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历程,其重要作用是尽人皆知的。中国企业家在质量和数量上严重缺乏,真正的企业家阶层还没有形成,这与企业家应该担负的振兴中国经济的历史使命不相匹配,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企业家精神流失,制度不完善,社会文化氛围不适合企业家成长。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微观经济基础决定企业家的产生和发展。企业家不仅是新制度的创设者,同时,企业家的成长也是新制度变迁的结果。我国特定现实条件下企业家成长的制度支撑体系不够健全,要使企业家队伍建设从传统方式走向职业化的市场化方式,就必须以制度创新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为基本依托,构建促进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环境,培养更多的优秀的企业家。
【参考文献】:
[1]李博闫.中国企业家成长模式分析——基于企业家资本角度[J].经济问题,2006(5): 52—58.
[2]任洲麒,温伟祥,姚先国等.企业家成长影响因素的多维分析框架探索——基于企业家个体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6): 22—30.
[3]唐丁祥,王艳辉.企业家成长与外部环境的动态演化分析[J].2011(02): 55—59.
[4]李兰.企业家精神:2009•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报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丁栋虹.企业家精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高振强.企业家之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周丽群.中国企业家心理健康问题与调适[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01): 89—104.
[9]秦辉. 学习、创新与民营企业企业家精神提升[J]. 技术经济, 2004,(07): 15—18.
[10]李代红.中国成功民营企业家素质特征研究[J].企业活力, 2006,(07): 41—58.
[11]钱士茹.转轨时期企业家成长基本模式及战略性定位[J].安徽大学学报, 2004,(01):
[12]赵安波.多维度影响因素视角下的企业家成长研究[J].企业管理,2011.
[13]李博,邢敏.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家成长模式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03): 24—25.
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对中国国企企业家成长影响因素的探讨(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