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安全检查,确保支付安全
防范钓鱼网站。首先用户应该提高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手机和电脑上即时安装防护软件;第二,不随便点击不知名的网站,不轻易暴露个人身份信息;第三,尽可能减少在公用电脑上有网上交易行为。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则需要加强网上监管,严加打击非法的钓鱼网站。
避免个人身份信息被盗用。用户不要为了图方便,就把支付密码设置为本人的出生年月、证件号码或者手机号等等,相反的应该尽量把网上支付的密码设置得相对复杂些。避免用户身份被盗取的关键在于银行,银行可以通过不断完善用户身份验证技术,以此来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一旦发现用户的身份被盗用,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损失。
防止支付数据信息被篡改。为了确保网上交易过程中的出现的支付信息不会被非法篡改,可以采用数字证书的方式。数字证书是互联网中象征交易各方身份信息的一串数字,提供了在internet上验证通信实体身份的方式。数字认证可以根据数据的来源进行鉴别,保证交易的信息是经过确认的发送者所传送的。
2、建立身份认证及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交易双方信用评估机制。健全的信用评估机制可以为电子商务提供高效便利的交易环境,保证电子支付的积极发展。据初步统计,在健全的信用评估机制下,50%-60%的企业和用户能够为电子商务提供一个高效的交易环境,从而保证电子支付积极发展。据不完全统计,50%以上的企业和用户在进行网上交易前都会选择先关注交易对方的信用评估指数,所以,建立个人乃至企业的信用评估机制是政府的第一任务。政府应该积极的进行信用宣传,制定好相关措施,然后再为个人和企业建立相应的信用档案,一旦企业或个人达到信用警戒线就会被处罚,并且会在网络上公布,达到正面的引导与牵制的效果。
监管部门建立统一的信用保障机制。为了促进各监管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建立起统一的信用保障机制是其关键。因为一旦明确统一的信用机制,就可以整合个监管部门的信息,然后再向公众公布每个机构、企业信用,这样通过不断加大社会的监管力度以此来保障电子支付的安全。
构造第三方支付平台信用评级体系。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记录得到其服务质量,从而对其作出合理的分析报告以及恰当的评价建议,再通过全面的比较分析,划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等级。使用者可以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等级合理选择,与此同时鼓励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完善自我经营状况,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级。
3、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
完善相关监管部门法律法规。第一点,通过不断健全法律法规来要求各个监察部门在监管过程的时候有合作、以及协助,避免如果出现问题时推脱责任。第二点,政府应该不断提高电子支付市场的准入门槛,对参与者严格把关,防止良莠不齐的情况出现,给电子支付带来未知的市场风险。
保障消费者权益。消费者的权益如果在电子支付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主要体现在非法获取消费者隐私这一方面。对于消费者的隐私被非法侵犯,我认为需要进一步详细明确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和具体的内容,落实如果侵犯消费者网络隐私权就一定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我们政府还要不断加大对网络隐私侵犯者的一个法律处罚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明确各方法律关系。电子支付的参与者之间是一种签署了合约的关系,并且我国的《消费者权益法》《合同法》等这些法律也没有明确交易各参与者之间对应的法律关系。我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出一项专门的法律来明确参与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以此来消除各方的信任危机。针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在以前法律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各参与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并且规定在不同的关系体系中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义务,这样通过法律法规来保证电子支付的安全进行。
切实加强监督管理,由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监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一定要落实商业银行等监管机构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安装央行反洗钱系统,一旦发现不合法的行为,立即将这些存在洗钱、套现、欺诈等可能发生的不法行为报告给相关监管部门,及时通过第三方支付系统监控并且制止不法行为,有效实施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日常监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