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政府形象是对政府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的一种反映,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政府行政水平、办事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良好的政府形象能够地化解政府在行政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确保政府畅顺、高效地运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周围环境的变化、群众需求的改变、社会变迁等因素的影响下,政府在形象建设中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本文主要从现阶段政府形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方面入手,对政府形象的塑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对政府形象的特点和传播的必要性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在政府形象塑造过程中传播的重要性。通过新媒体的去中心化、网络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网络议政等对政府形象的影响以及政府在自身形象塑造与传播方式进行了分析探讨,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发现政府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本文研究发现,在网络时代,民众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度加大,参与政治生活的需求在增加,政府未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情况及充分利用网络来传播自身的优点。通过树立一个明确的政府形象作为目标,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改善行政能力,并充分利用网络等方式开展政府形象的传播,可有效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关键词】:
政府形象、传播、塑造
【正文】:
一、什么是政府形象
(一)政府形象的含义
国家行政学院袁曙宏教授的看法:公民根据政府对日常中的所作所为经过较长时间的认知后,在主观层面中生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印象,这个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即为政府形象。它包含政府、公民及公民的认知过程这三部分;中山大学的廖为建教授则认为:公众通过对政府的领导人、公务人员、设备设施、制定的政策以及其施政行为等一切公民可以接触到的东西认知后,在公众思想、感情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具有主观因素的综合印象即为政府形象。
对比他们的看法,都包含政府这一主体和人民群众这一客体这个共同点。因此,政府形象应该是指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即政府的行政行为表现、精神风貌等现象,以及在公共行政方面表现出来的素质、能力及其施政成果等各个方面在群众中形成的一种综合看法。
(二)政府形象的特点
政府形象与群众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群众的角度来看,政府形象具有主观与客观性相统一、稳定与可变性想结合、多面性等特点。
1.主观性与客观性
主观性在于每个人的想法均由个人主观决定,它因每个人所持有的立场、知识背景和感情倾向等不同而对政府产生不同的看法。
客观性在于政府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因人的意识而转移。
2.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