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
一、中小企业管理概述……………………………………………………………………………3
1.中小企业概念类别……………………………………………………………………………..4
2. 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意义…………………………………………………………………...……6
3. 管理原则及发展等基本内容…………………………………………………………………...8
二、中小企业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0
1. 现状……………………………………………………………………………………………..10
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1
三、如何做好中小型企业管理及感想…………………………………………………………..14
1.如何做好中小型企业管理………………………………………………………………….…..18
2.感想………………………………………………………………….…………………………18
结束语………………………………………………………………….…………………………..19
参考文献………………………………………………………………….………………………..20
内 容 摘 要
本文阐述中小企业的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方式。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重大的。
关键字:管理 效率 实践意义
中小型企业管理
在规模上来讲,它们不可能与大企业相提并论,或者说,只能相当于大企业的一个部门或者分公司。但就中小企业的数量和适应市场的灵活性来说,中小企业起着大企业不可取代的作用。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忽视的,即世界上现有的大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在大企业的发展轨迹和成长规律中有着更为典型的中小企业的影子和特征。因此,探讨和研究中小企业的出现、成长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对于现代社会的生产单位来说,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中小企业管理概述
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各国都普遍关注的世界性问题,当今,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被众多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所证实。世界各国重视中小企业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制定政策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以为中小企业不仅户数众多,就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和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由于规模小又是市场竞争的弱者。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正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保护公平竞争,,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二元经济时期,中小企业发展又具有特殊的意义。
(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2)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
(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1978~1996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就业。全国工业就业职工1.5亿中,有1.1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以及政府机关精减人员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据统计,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非国有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由于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物质保障。
(4)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截至1998年底,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逾7万户,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15.22%;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占同口径销售收入总数的16.57%,1998年与1992年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出口创汇等分别增长了20倍、15倍 、23倍和50倍。
(5)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1.中小企业概念类别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一直比较模糊、相对的概念,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人们都难以给他下一个确切的、完整的、具有科学意义的定义。2003年5月,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务部和国家统计局4部委联合下发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新标准以三个指标为企业规模的划分,即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从业人员数”作为企业划分指标具有简单、明了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的做法一致,具有国际性;第二“销售额”可以客观的反应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容易操作;第三、“资产总额”从资源占用和生产要素的层面反映企业规模。因此采用上述三个指标进行划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划分如下:
(1)工业行业中的中小型企业为职工人数在 2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在 3 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在 4 亿元以下的企业;
中小型企业管理(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