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引起结构变动的原因 。 收入的增长必然引起消费水平的增长,而消费水平的增长又会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用恩格尔定律可以明显表现出来。恩格尔定律可以表述为居民食品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下降的一种趋势。也可以表述为居民食品消费占居民总消费的份额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总消费的增长而下降的一种趋势,以我国 1987-1997 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及其消费结构为例可知, 1987-1997 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 0.53 下降至 0.46 ,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则没有多大的变化,仅从 0.56 降至 0.55 ,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有较大的变化,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却没有多大的变化。如表 (二) 所示。从中可知消费水平的上升必然引起需求结构的升级,但需求结构又是如何引起整个经济的变动呢?根据经济学原理我们可知,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引起资源向消费需求多的产业部门转移,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变化。 3 、结构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带来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的增长 。 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增长,结构合理,就可以提高全社会总要素的生产率,进而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率,这样就必然能够带来消费水平的提高。 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 ,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有国民收入总额及其提高速度,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消费与投资人口总数及其增长速度,价格水平的变动等。 消费水平的高低,直接依存于消费基金的多少,而消费基金又来自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总额大,增长速度快,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就高,收入总额小,增长速度慢,则消费水平就低。 在国民收入为一定的情况下,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任何社会要扩大再生产,都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在积累效果不变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积累的增长就意味着社会物质技术基础的增强。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有可靠的物质保证,反过来,消费的增强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积累的增加。目前我国存在积累过度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储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0.3% ,其中 1978-1982 年平均增长率为 6.5% 。 1993 - 1991 年增长 11.6% , 1992 年- 1997 年平均增长为 37.1% 。在储蓄存款猛增的同时,居民消费的增长却相对疲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几乎都低于同期储蓄增长速度。其年平均增长仅为 16.1%, 比储蓄存款余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低了 14.1% 个百分点。造成居民储蓄率上长,甚至实际利率下降也选择储蓄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由于多项改革的推进,人们存款以备将来购买住房、养老、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之用。另一方面,是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支出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当前市场高收入阶层想要的已经有了,边际需求欲望下降,消费结构或支出结构升级。而低收入层受购买力限制,商品购买量增加缓慢。由此导致居民存款源源不断的增加,消费市场需求不旺。 在消费基金确定的情况下,人口的数量与消费水平成反比,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均消费水平就低,人口数量小,增长速度慢,消费水平就会高,我国人口基数大,且人口增长速度也快,而且每增加一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据初步估算,我国现有人口达 14 亿左右。每年新增的社会财富,新生产的各种消费品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将为新增加的人口所占有,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居民生存环境所进行的各种努力,如医院病床的增加,普遍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普及,住宅条件的改善,生活用水质量的提高等都将因为人口总数的较快增长而受到影响。因此目前我国的消费水平是不高的。要提高消费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就要控制人口增长,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限制早婚早育,多生多育,以实现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的高低与物价水平成比例关系,我国近些年来,居民的货币收入提高了但物价也上涨了,某些物价上涨程度还高于平均工资的提高速度,因而影响了消费水平的提高,有一部分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反而下降了,我国目前物价已由低谷逐渐缓慢的向上攀升,这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已有所回升。 三、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比较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自然条件不同,生产力布局不同以及对某些地区采取“倾斜”政策和劳动差别和非劳动因素造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劳动报酬不同,从而形成消费水平的差异,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地区之间,城 乡之间表现得非常明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大部分农村发展比较慢,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城乡之间的消费水平差异比较明显。
表(二)
年份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5
1996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899.6
1002.2
1181.4
1375.7
1510.2
4283.0
4838.9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790.0
884.4
1104.0
1211.0
1278.9
3537.6
3919.5
边际消费倾向
0.78
0.83
1.22
0.55
0.51
0.87
0.69
恩格尔系数
0.53
0.51
0.54
0.54
0.50
0.49
0.46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423.8
462.6
544.9
601.5
686.3
1577.7
1926.1
MPC
1.50
1.07
0.95
1.02
0.58
0.87
0.75
恩格尔系数
0.56
0.55
0.53
0.54
0.59
0.59
0.56
资资料来源:引自各卷本《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摘要》 表 (二) 中显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一直在农民人均消费水平之上。城市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都较高,这表明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城市居民的MPC相对较平稳,表明城市居民目前在寻找新的消费热点,农村的MPC变化相对较大,表明农村居民目前还处在一个消费热点之中,但消费支出变化不大。 这主要是近年来,由于多数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不断增强,将收入较多地转向了储蓄,投资等其他渠道,加上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多项改革情况下,居民为应付改革的被动储蓄倾向在明显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而导致农村消费增长率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率的原因除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的限制以外,最主要是农村的消费环境滞后,配套设施不齐全 , 如有些农村没有通电,或有电的地方供电极不正常而且电费极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购买积极性。其实,农民每消费 1000 亿元将对农业部门产生 427 亿元的直接需求,对工业,运输,邮电,商业饮食以及其他服务部门分别产生 395 亿元, 36 亿元, 85 亿元, 57 亿元的直接需求,综合推算,农民每增加消费 1000 亿元将对整个国民经济新增 2008 亿元的消费需求,可见,今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市场的拉动力。 四、提高我国消费水平的建议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存在消费率过低,储蓄过高的倾向。因此我国今后的消费政策主要是提高居民的消费率,而提高居民消费率的主要措施又是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为此提出 以下的建议。 1 、积极发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城镇新的消费热点。 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正处于对彩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阶段,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1997 年我国农村平均每百户仅拥有电冰箱 8.49 台,彩电 27.32 台,洗衣机 27.81 台,摩托车 10.89 台,而 1998 年十一月末,我国商品库存彩电 97.3 万台,电风扇 344.1 万台,电冰箱 91.9 万台,所以无论是从供给还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都有大幅增加的可能,开拓农村的消费市场,要解决好几点金融问题。 A、把消费信贷引入农村,这是以农民日益增加的储蓄为基础的,由于农村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消费市场,且农民的消费热点产品货源充足,所以在农村开展消费信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 B、建立农业保险机构,以减轻自然灾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我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自然灾害一方面使得农民的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也使农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的不确定而增加储蓄.因此,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就要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险。 城镇居民面临着消费断层问题,即原有的主要以彩电,冰箱,VCD等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消费层次已经得到满足,消费已经饱和,处于一种储币待购的状态。因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显得格外重要,对于我国城镇居民而言,住宅消费及住宅装饰业应成为培育重头戏。目前我国城镇居民进入住房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提高阶段。随着福利分房的结束,个人对商品房的消费,已经占到了主要地位,但由于房价过高,无法使百姓安居乐业,也无法使住宅建设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其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银行商品房抵押贷款的规模扩大的商品住房及装饰业必然成为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家庭轿车将成为我国消费领域发展的热点。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已经出台,长期以来,靠公款买车的局面已经改变,目前, 1400 万辆汽车保有量中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车为个人所有,虽然目前从消费领域谈轿车进入家庭领域还为时过早,但私人买车那部分先富起来的高收入阶层,如律师,三企白领等购车数量不小,且据调查,我国约有三十万个家庭在近两年内有购车意向。约三百万个家庭将购车列入了自己的消费计划,所以家庭轿车必然成为我国将来的消费热点。 教育消费将成为消费热点,教育消费包括居民子女教育支出以及为提高自身业务竞争能力的培训支出,它属于服务性消费,知识经济时代,人人都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很多人还要不断变换工作岗位,这就产生了再学习的强大需求。教育成为一种产业就要满足群众对非全日制教育的种种需求,目前成人高考热已标志着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个消费热点。 2 、发展消费信贷。
发展消费信贷是促进内需扩大的必然选择.发展消费信贷,可以联通生产与消费,疏导巨额储蓄适当向消费领域分流,解决现实购买力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发展消费信贷首先要转变消费观念,由过去的“积蓄-消费-积蓄”的单一的消费方式转化为“贷款-消费-积蓄-还债”的新型消费方式,提倡适度的超前消费。其次是政府努力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降低消费信贷成本,拓宽个人消费信贷能力,针对不同的消费信贷品种上和贷款对象,在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向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第三是建立担保机制和个人资信调查机构,为低收入居民提供解决担保问题。第四是积极发展信用卡业务。如加强透支功能等。 3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这实际上是又一次消费品按劳再分配,有益于保障退休人员有基本的消费金。医疗保险制度则可以为广大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住房保险制度中,住房公积金的建立,增加了工资中的住宅消费基金,也增大了住宅消费的能力,对保证住房投资和住宅消费达到较高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方面,它对于保障下岗职工的最低生活消费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经济增长较快消费水平也会随之增快,国民经济也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反之,则会使生产与消费之间不和谐,从而引起商品或资本运动受阻,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紧缩。所以,使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是国民经济提高和刺激市场活动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的消费水平的不平衡以及消费的不活跃,主要表现为农村市场的空缺以及城市居民新消费点的培育。只有依据我国的消费形式和消费水平的特殊性,以客观的事实依据为准则,激活农村市场,挖掘城市新的消费点,才能摆脱目前的市场疲软形式,才能走出消费瓶颈。只有把消费水平激活起来,经济才会健康发展,经济的艰难启动也会得以缓解。由于我国现在的市场需求处于低糜状态,为了能激活市场,能拉动广大居民的消费欲望,只有积极开拓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从而引起整个市场的互动,才能让目前的中国消费市场的压力得到很好的缓解,才能使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找到有效的途径,才能使中国的国民经济上新的台阶!
参 考 文 献:
1 、《消费经济学原理》 尹世杰、蔡德容 经济科学出版社 2 、《居民消费统计学》 易丹辉 中国人大出版社 3 、《中国经济波动与增长》 栗树和、梁文征 陕西师范出版社 4 、《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郭克莎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5 、《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曾令华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 、《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许永兵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7 、《我国居民消费问题研究》曾壁钧等著 中国计划出版社
8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 中国统计出版社
9 、《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 景体华 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