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络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书面语并不是每一个人天赋的能力。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并非主动的书面语的使用者。而网络却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自由的空间。在这里,作者在构思上、行文上更为巧妙,更为活泼。比如网名:有的自我标榜,“帅哥”,“最佳女友”;有的调侃自己,“上活乞儿”;有的爱好武侠小说,“东邪西毒”;有的爱好外国文学,“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有的全是数字“54920”什么意思,你去猜吧。所有这些,都让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语言的创造性。从表现手法来看,网络语言也是极具有创造性的。网络用语形式纷繁复杂,不拘一格,各种文字符号交叉使用,表现手段灵活多变。有的是符号:如“:-)”表示最普通的基本笑脸。其中两点是眼睛,“-”是鼻子,是笑的小嘴巴。“8:-)”表示眼镜推到头顶上的帅相或是扎着蝴蝶结的女生。“:一{”表示抿着嘴,一副如泣如诉的神情;“:-()”表示大惊等。这些符号组合以抽象的图形形象化地描摹出某种情状,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现力。而再普通不过的数字到了网上也有不寻常的含义。“7456”—气死我了;“5156”—无忧无虑;“246237”—爱是如此神奇等等,这些也为网民们争相仿用、传播。而网络社会又是一个多语社会,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联上一个站点,因此网络语言具有明显的混合现象,这更明显地体现出了网络语言创造性:拍MP,拍马屁。“E文”,英文。51JAB,我要工作。你真COOL,你真酷。3X,谢谢。这些对于提高语言传递速度,增强交谈时的亲切气氛有明显的作用。各种知识水平,各种不同地域、不同国界的人,都可以运用网络来创制出自己适用且有趣的语词来达到网上交流的目的。
总的来说,求新、求简、求趣是网络语言的基本特色,它符合当今社会的生活理念和时尚,因而迅速从网上虚拟世界进入现实生活。但是由于网络语言的这种特定约定俗成性,却又使生活中的人们看得一头雾水。如今,“Q言Q语”已如狂澜汹涌不停,冲击着汉语文教学,冲击着悠久的汉语和汉字。它是汉语的现代化“革命”吗?还是对汉语的“亵渎”滥用?从“Q言Q语”的构成、使用等来看,“Q言Q语”是一种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杂糅使用的极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它究竟能否健康发展成为丰富优美、表现力强的普通用语,能否从社会方言变为全民性的语言,还应当按照语言发展的规律及时予以引导和规范 。
三、网络语言的不规范现象
浅议网络语言现象及其规范(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