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名的自骂倾向。网络中的网名存在着以骂名为美、以自骂开心、以臭名开心现象,网名起得五花八门、奇奇怪怪甚至很另类很张狂。如,疯子、杀人、暗中伤人、图穷匕首现、包藏祸心、疯狗、笑里藏刀、浪子、美女蛇、痞子、鬼子六、古惑仔、座山雕、魔鬼胡安、招摇过市、狗屎等等。有占便宜的,有的网民利用网络的留言板、公告牌张贴一些下流帖子,对自己所熟悉的人进行人身攻击和人格污辱。或是张贴黄色的下流的帖子,语言粗俗浅薄、格调不高,叫人生厌。有的人借着屏幕的保护,发泄自己的情绪,对另一端不相干的人肆意辱骂。这些不文明的网络行为,严格影响了民族语言的审美情趣。
(三)对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
网络语言对在校学生使用汉字的影响。学生因为上网人数越来越多,对于新奇简便和身份认同情有独钟,而且小学生对于复杂的汉字确实还不太会写,于是,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大量用数字、字母、谐音借代的办法使用语言文字。这种由好奇、方便而采用的书写形式,很可能成为他们今后难以改变的书写习惯。量变会引起质变,习惯会成为自然,一旦他们有了长期使用网语的习惯,其正规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下降,这对语言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再进一步,对年纪更小的学生来说,在未掌握语言规范之前就过多地被不规范语言所熏染,这对其今后的成长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网络语言出现在学生作文里,甚至被融入进入生活的口语中,并成为新新人类的口头语,成为一种新时尚。据天津市一位语文教学研究者搞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学校每个班级都存在学生或多或少使用网络语言写作文的现象。网络上流行的故意写错别字或歪曲本意的风气,已日渐影响到语文教学。在网络中歪曲字词的现象在学校里非常流行 。词语的语义存在着由褒义向贬义的变化。这些曲解词语已成为校园里的 “密码语言”。现在的学生受网络影响很大,作文里错字病句很多,还引以为荣。有一道改错别字的作业,“我和妈妈去逛动物圆”,结果全班16的同学都不是改“圆”为“园”,而是把句子改成了“我和妈妈去狂”。他们说网上流行把“逛”写成“狂”,有的学生甚至建议把课文改成网络上流行的语句。
四、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网络语言是直接从发出者到接受者,没有中间环节的编辑作用,作者难免有疏漏或欠缺之处,因此网上常有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如错别字较多,有些表达不符合语法规范等。但是,有的不规范现象却似乎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如有的网民喜欢刻意地使用方言语音的替代字“泥”来代替“你”以及“油(尤)其素(是)”等;有的网民喜欢率性乱用标点符号,如多个问号和惊叹号的连用或套用。对这些,应该加强规范意识,因为它们会干扰读者的正常理解,久而久之,还会形成不好的语言习惯,破坏语言系统的纯洁性。因此,对于网络语言,我们既要容纳其变异,注重其发展,又要进行规范,积极引导。
(一)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要规范使用网络语言
浅议网络语言现象及其规范(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