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现代汉语规范的偏离
网络语言根植于传统语言的母体,它是网络技术环境下语言发展的新形态,与传统语言相比较,同中存异,个性鲜明 。但其中另类语言和另类表达,冲击和颠覆着既有的语言规范,并正在进入现实社会和日常应用之中,冲击着传统语言的规范。不合语法规范。在网络语言中有违传统语言规范的现象大量存在,较常见的语病有以下几种:一是搭配不当。如,汉语副词 “很”一般不用来修饰名词,但在网语中,“很名词”很常见,如“很女人”、“很风景”、“很军人”、“很克林顿”、“很书本”等;再如“非常苹果”等。这种现象有滥用的倾向。二是语序不当。如,“……的说”、“我走先”、“我今天看书在图书馆”。在网上有的符号、图形直接进入表达,代替文字,充当句法功能。如,数学符号或英文;被用来表示一个未知的或不确定的但相当大&有时是夸张(的数字。例如:“今天;个人迟到了”。现在又有人把;作为形容词或副词来使用,“零语值”话语和 “无厘头”格式的大量使用。零语值就是在交际内容上没有产生新的信息内容,即废话,可说可不说的话。《大话西游》中的台词被大量使用。零语值过多会造成预期信息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交际的失败。“无厘头”是指所说的话,上下句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一味追求新奇、便捷,导致一些网络词语辞不达义,晦涩,甚至造成误会。随意使用同音替代、外文缩写、图形符号、数字同音等,造成表达上的牵强附会和理解上的障碍。汉语谐音词语,网语中大量使用缩略语,用汉语拼音词语的首个字母或英语单词的首个字母组合成缩略代码,有些是很难猜出意思的,除非你事先知道其意思 。字代码谐音:用一连串的数字的谐音或转意来作数字密码表示各种意思,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表情符号的神秘性:本身无任何意义的符号叠加在一起,居然表达出各种各样的实在意义,成为情感符号。表情符号的使用范围已经扩大,从电脑、手机移师到书面语的表达上了。很多学生在书写字条、书信往来中,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表情符号,增加了人们的理解难度,造成了一定的交际困难,破坏了表意文字的完整性。肆意曲解词语。有一些传统词汇在网上被赋予新的含义。
(二)表达内容趋于低品位、粗俗化
浅议网络语言现象及其规范(五)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