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仅是孩子们学习上的教育者,也是他们生活上的引路人。教师教给孩子们的除了基本的知识外,还有道德的准则和做人的道理。这些需要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自身具备高尚的品格和素养,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
有些教师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始终都以平铺直叙的语调在讲课,语言枯燥无味,毫无趣味可言,学生听久了难免会产生听觉疲劳,渐渐对语文课失去兴趣。教师的语言风格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在课堂上若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有序的语速教学的话,一定能调动起课堂的气氛,大大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相结合,利用视听化的设备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多种感官被调动,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用生活中蕴含的知识来丰富、诠释书本知识。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一定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二、实施充满爱的人性化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大量事实证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而师生关系和谐与否又与教师自身的做法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只有将慈母般的爱心投入到教学中,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每位学生,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对学生抱以充分的信任和期望,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真正的“朋友”,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接纳教师。俗话说的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再冰冷的内心也会被教师坚持不懈的爱的教育的所感染、所融化。学生一旦认可了老师,信任、尊敬他们,就会对他们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时,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尤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教育。学困生大多因为学业的不理想而对自己失去信心,他们的内心脆弱而敏感,最怕被老师和其他同学冷落、瞧不起。教师要主动地走近他们,主动和他们做朋友,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帮他们重拾自信,让他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我付出艰苦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通过帮学困生找回自信来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导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漪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人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异彩纷呈,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灵活选择合适的导语,先声夺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介绍其中两种导语设计的方法:
(一)故事导入法
学生都喜欢听历史故事以及与名人有关的故事,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可以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例如在教学杜甫的《咏明妃》一诗时,教师可以以昭君与汉元帝因一张画而彼此错过的凄婉的爱情故事为导语进行导入,学生一定会听得津津有味,在后面的古诗教学中,他们也一定会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师生互动。
(二)影视导入法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