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循环主要包括接受顾客订货单、批准赊销信用、发货销售、开具发票、记录销售等。其基本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销售循环过程图
公司在销售循环中应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适当的职责分离。主要包括:①接受客户定单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最后核准付款条件的人员;②办理发货人员不能办理收款业务;③企业在签订销售合同前,指定的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和收款方式等事项与对方谈判的谈判人员应只至少有两人,且应与订立合同人员分离。
(2)正确的授权审批。公司核准付款条件时应该获得信用管理部门的批准。
(3)收款控制。①现销业务的收款应由独立人员办理,如实入账;②对赊销业务的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必须及时登记,并定期向债务方汇寄应收账款余额表进行核对。
3.强化采购环节内控制度
采购循环主要包括采购业务和付款业务两部分,其主要程序有请购、订货、验收、付款等环节,其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采购循环过程图
公司在采购循环中应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职务分离控制。主要是:①采购申请必须由生产或销售部门打条提出,采购部门不能自行决定采购;②采购人不能同时办理寻求供应商和索价业务;③付款审批人和付款执行人不能同时办理寻求供应商和索价业务。
(2)建立后续检查制度。①采购部门在发出订货单以后,供应单位是否能按订货单所定的条件交货,需采购部门经常关注;②公司还应就采购人员所采购的物品有一定的检验程序。
(3)货款支付制度。主要是:①发票价格、运输费、税款等必须与合同复核无误,凭证齐全后才可办理结算、支付货款;②货款支付前应由企业授权人签字,未经签字,不得向外支付货款;③应付账款的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应经常核对,确保账账相符; ④购货发票以外增加购货成本的各种费用、损失,如雇人看管、装卸、搬运等支出的费用以及在途损耗等,会计部门应加强凭证审查和损耗原因分析,确定发生费用的合理性。
4.强化生产环节内控制度
生产循环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领用原材料,加工产品支付和分摊各种生产费用及计算成本等各项业务。其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生产循环过程图
公司在生产循环中应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产品计划管理和控制。公司生产部门应联系公司中销售部门一起对产品进行市场预测,然后根据市场预测的结果,以及企业的经济资源、生产能力,确立生产任务,编制详细的生产计划,以此指导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以防产品长久积压入库,加大库存管理成本及生产占用资金。
(2)产品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将原材料,人工等各项费用支出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保证企业更好的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目标。宏强公司应该引进定额生产制度,在生产领用在物资时有一个标准化流程,使得公司成本管理和库存管理规范化。
(六)强化企业的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
1.加强企业内控控制文化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力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不折不扣的执行内控制度,才能保证内控制度目标的实现。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都应形成没有或者不能很好的执行内控制度,企业将无法生存的强烈共识,形成良好的内控制度文化氛围,自觉自愿的执行好各项制度。企业领导和中高级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内部控制规范,切实组织实施,不能流于形式,要以身作则成为严格执行制度的典范。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学习,自觉遵守与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各项规定,自觉成为执行内部控制的主体,保证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目标的实现。
2.引入外部监督,加强对内控的监督
在内部监督方方面,企业都应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设置内审部门,合理界定内部审计职能,加强对关键岗位的定期稽查制度,以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的控制监督;在外部监督方面,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素质,加强对会计师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好“经济警察”的作用;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强和完善对企业会计控制的监管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健全和完善,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四、结论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建立到逐步完善经历了艰苦的过程,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做出了不谢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对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范文通过对我国企业目前内部控制制度宏观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有了我国自己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操作指引,但是还需加强研究,逐步完善;二是企业基本上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了相应的专门机构或者专职人员,但内控制度体系还显粗糙,人员素质还亟需提高;三是由于企业内控制度执行还存在很多问题,内控制度对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四是无论企业管理者还是员工都还需要提高对企业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建设企业内部控制文化氛围,使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和自觉行为。就具体存在问题,本范文结合A公司实际状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大措施:一要完善企业整体控制环境;二要优化公司已建立的内控措施,主要针对销售、生产、采购、货币资金四大业务循环提出了内控的完善措施;三要加强公司内控的有效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本文就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尝试,希望能够利用当前的理论研究结果,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和执行,起到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但由于时间、所掌握的资料、特别是本人知识和水平的限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还有一定的难度。本范文中存在的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李飞,刘辉,黄乐.后金融危机视域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M].财政监督,2012(4):55
[2]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课题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7
[3]王丽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现代经济信息[M],2011(8):164
[4]罗勇,李厚喜.企业内部控制手册[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10
[5]谢晓燕.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研究[M].现代经济信息,2011(8):147
[6]段磊,张宏波.企业集团控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339
[7]董静,陈梦.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M].现代商业,2011(6):33
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以A公司为例(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