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针对“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的特点,以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理论、财务分层理论、财务集权与分权理论为指导,结合作者所在企业基于事业部制财务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概括出集团公司基于事业部制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保证事业部制财务管理体制高效运行的几项基本措施。
【关键词】:集团公司、事业部制、财务管理体制
【正文】:
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深化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以资本为纽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现代企业集团迅速发展。适应这一发展需要,作为企业集团核心的集团公司,越来越多地选择了一种高效运行的组织管理体制——-事业部制管理体制,如何建立并不断完善、优化与此相应的财务管理体制,已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事业部制企业组织结构的理论简析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会面临产品和业务的多元化选择,客观上需要对产品和业务进行整合,而这个整合往往需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最早起源于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192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为理顺企业规模急剧扩大、产品种类和经营项目增多而造成的内部管理混乱问题,以事业部制的形式完成了对原有组织的改组,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实行事业部制的典型。
事业部制是指按照企业所经营的事业,按照产品、按地区、按顾客(市场)等来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各事业部在集团公司统一领导下,在内部的经营管理上拥有自己的产品和独立的市场,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一般情况下,事业部均无法人资格。事业部既是受公司控制的利润中心,又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活动负有统一领导的职能。
与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多维制等其它组织结构相比,事业部制是一种分权与集权相结合,更强调整体效益的组织方式之一。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最突出的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即公司集团决策,事业部独立经营。
事业部制是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适用于规模大,品种多、技术复杂的大型企业。事业部制是国外较大的联合公司、企业集团所广泛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长期以来也是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创新的薄弱环节。近几年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或公司相继引进了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并且随着我国企业集团的迅速发展、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全面实施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组织结构创新的要求,对这一组织管理体制的采用比例也将越来越大。
二、基于事业部制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三级分层的基本理论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法人制度,这种制度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具有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二是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三是具有高效的组织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的根本特征就是在产权结构上实现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实现经营管理权和监督权的相互制衡。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的特征决定了现代企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分配及制衡关系必须合理安排才能达到管理高效的目的。实践证明,实行层级管理,能够有效明确各利益主体的权力、职责和义务。“一般国际知名的企业集团,在管理体制上,大都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投资层为决策中心(总部或母公司),主要负责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经营层为利润中心(事业部或分公司),主要负责利润增长和市场占有率;生产层(生产企业)为成本中心,主要负责产品的成本和质量”(注1)。
“企业活动大致是由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两方面组成的,企业组织设计和管理控制系统的构建,也必须考虑经营和财务这两种不同的控制系统及其特性”(注2)。分层控制同样也是公司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最有效形式之一,要达到并体现财务治理的充分协调、制约,就必须相应地建立多层次的财务控制及会计管理控制体制。在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后所形成的委托—代理体制下, “公司财务治理的分层控制包括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财务总监行使会计控制权力和公司会计部门和人员履行会计责任”(注3)三个层次。
(二)基于事业部制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内涵
管理内涵是事业部制财务管理体制构建的基础及制度保证。如上所述,本文认为基于事业部制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构建在管理内涵上应包括财务治理、财务控制以及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三部分内容。
1、建立协调、约束、高效的财务治理机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后所形成的委托—代理体制下,事业部制管理体制的财务治理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将公司财务控制权分为出资者财务、财务总监财务(或总会计师财务)和经营者财务。明晰界定以上三个层次财务控制权的权力和职责,将会有效控制、遏制“委托—代理人”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近年来,财务总监制度作为财务治理的有效手段和财务管理体制已开始被国内企业重视和广泛采用,是提高财务治理效果的较佳选择。 基于事业部制的财务管理体制探讨(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