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现今的一些中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任用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或是基于成本考虑,或是基于意识上的“信任”因素,有些企业主更倾向于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既管钱,又管账,或者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 «会计法»明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岗位设置缺乏必要的内部牵制制度,必然会导致会计行为失控,诱使问题的发生。在2004年6月25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上提交了一份让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大批的贪官及涉案人员被处理,在通过对于事发单位的调查后发现,在这些企业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没有发挥作用,有些甚至连基本的控制制度都没有。涉案人员在实施挪用、贪污行为后,因没有约束和控制机制,助长了贪欲,从而一步步迈入深渊。
3、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亟需加强
以上提到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包括一些单位违反财经法纪,隐匿资金,私设“小金库”,尽管不是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但作为这些行为的直接参与人和直接实施者,会计人员本身没有坚持原则,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修养,也是这些现象屡屡出现的重要原因。上例中提到的“琼民源”一案中,财务人员班文绍不仅没有制止造假行为,反而直接参与了虚假财务报告的编制,是严重的失职。再如红塔集团原总会计师罗以军,对总裁褚时建的违法行为不但不举报,还积极参与,配合作案,与另一副总裁私分公款355万多美元,作为财务人员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严重败坏了行业风气。
(二) 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
1、利益驱动——会计假账的最大动力。
某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从资本市场上融资的目的,或是公司高层管理者为展示自己的业绩和维护在业界的良好形象,往往通过编造的虚假或夸大的会计信息来误导广大投资者,维持高股价。而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阶段,在激烈竞争中,出于生存需要,也或多或少的对于会计信息作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美国安然公司隐瞒亏损和债务是公司高层为了维持公司高股价谋私利,而安达信会计公司帮着隐瞒也是为了私利,该公司仅2000年在安然公司获取收入就有5200万美元,其中2700万美元是提供咨询服务的报酬,巨额的利益使他们铤而走险。
2、低廉的违法成本。
会计造假违规成本低廉表现有:一是被揭露的概率很小;二是即使被揭露出来,处罚的力度也不够大,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主要为罚款和要求撤换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宣布其为资本市场禁入者。但这些并未使它们受到实质性的惩罚。对于中介机构来说,参与和掩饰造假行为,被发现后,主要也是采取罚款的手段,没有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中介机构继续参与造假的冒险性。
3、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
自古以来,官出数据,数据出官,干部升迁来自于政绩,政绩来自于数字,数字来自于账表。出于地方利益,一些企业打着发展地方经济、为民造福的招牌,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对于造假行为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只要不发生贪污、受贿之类的事情,企业相关管理者不仅不会承担什么责任,而且还会受到鼓励和赞扬。如上述的“郑百文”事件中,当地政府为了体现自己的政绩,硬是把其实亏损累累的企业通过“包装”的途径推上了证券的舞台,并以“业绩优良、前景广阔”的姿态出现。
4、市场经济整体环境尚有待改善,市场监管体制不合理。
以上市公司为例,证监会发行监管部主任徐铁在一次会议上曾说,有人把上市公司比作足球,把证监会比作守门员,而地方政府、券商、律师、会计师都是射手,只要把公司这个球踢进大门就是胜利。因此,仅靠证监会把不合规的足球完全拒之门外有很大的难度,地方政府、券商、律师、会计师不应再充当自己不应该担任的射手角色,要回到守门员的位置,与证监会共同把好门。这样才可以从体制上避免公司造假行为一路畅通无阻,提高会计信息公允度。
5、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目前,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等监督标准和管理上各自为政,互相交叉,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同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在形成中,还不完善。这样,当国家宏观利益与企业微观利益发生冲突时,在很大程度上就诱发了造假产生。
6、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差异仍然很大。一些重要岗位的从业人员,业务不够精通,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会计计量、会计确认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因为其本身的专业水平所限,很容易发生误判,造成会计信息不实。
三、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实现会计的基本职能的对策
现阶段会计基本职能的发挥存在以上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严格执行现有法律法规,提高违规者的违规成本。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先后也制订并发布了不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出台了一系列行业准则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这此法规和制度尽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只要认真执行,是能够基本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更不会出现蓄意造假现象的。目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执法不严,加大相关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法规和制度再完善也是枉然。
其次,目前我们对蓄意造假者的惩罚力度太弱,很多单位是知法犯法,出了问题后,现在的处罚往往也是只伤其皮毛,不动其筋骨,法律法规在这样的执行环境下丧失了应有的严肃性。因此,对于藐视法律,恶意造假并产生严重后果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警示后来者不敢再重蹈覆辙。 如何实现会计的基本职能(二)相关范文